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姜志光 匠心铸就“起重”辉煌

吊钩垂落,映照初心。入行27年,姜志光痴迷吊装革新,在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攻坚克难。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每一次倾囊相授,都在为行业未来播撒火种。

2025-05-27 来源:中国石化报

王煜博

今年初,集团公司授予20人“石化名匠”称号,姜志光位列其中。

又一项荣誉加身,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吊装技术要不断革新”。

姜志光从事的起重工是特殊工种,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加小心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在项目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头脑风暴,迅速准确判断起重对象的体积、重量等特性,从而准确选择匹配的机械,进行合理布局,确保作业安稳完成。

在数十米高空,吊装百吨、千吨的精细设备,落点不能有毫厘偏差,离不开日复一日地磨炼、钻研。

2005年,茂名石化乙烯扩能,对大件吊装实施一体化,即单个单位承担全部大件吊装任务,大大节约调配时间和成本,有着示范意义。28岁的班长姜志光被委以重任,第一次独自带队伍干整套装置。2007年,在青岛炼化吊装当时国内最大两器(再生器、反应器)设备;2008年,在镇海炼化吊装当时国内最高火炬;2013年,在神华宁煤吊装煤制油项目8台当时国内最大的2000吨费托反应器……

从业27年,姜志光始终坚持在大件吊装一线,累计完成40多个国内外吊装项目,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他参与了世界首台最大4000吨起重机的研发,并探索出模块化转场的方法,大幅提高转场效率,将转场时间缩短近40%,有效降低项目成本;自创“下梯子”方式解决设备下滑问题,该方法成为解决此类吊装难题的行业标杆;创新开发出选用不同级别的连板与吊索组合形成新型3000吨吊装平衡梁,用一套吊具一次性解决了多台大型设备吊装中吊耳位置与封头切线距离不等、单台设备配置一套吊索成本昂贵的特大吊装难题。2024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他带领团队研制了1100吨级溜尾翻转系统,获得集团公司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

姜志光总说,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如今,他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青年人才上。受益于集团公司优良师带徒传统,他坚持把师傅们一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延续下去,倾囊相授,培养了多名人才。这些年轻人中,有的已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他们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与当年的姜志光一样,一步步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