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自主研发“远程智慧录井作业中心”,让录井施工实现远程监控、在线支持和同步决策

云端智控让录井作业更智慧

2025-05-28 来源:中国石化报

单旭泽 韩 伟 何标儒

云端对话,秒级响应。5月18日,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东营项目部通过“远程智慧录井作业中心”,指导SL233录井队精准卡取王661-斜36取芯层位,顺利完成钻井取芯任务,获得甲方高度认可。

历经数年,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自主研发出“远程智慧录井作业中心”(简称“智慧录井平台”),涵盖远程传输、专家决策、远程控制3大系统。该平台既是胜利地质录井公司攻克地质难题、提升录井质量的全天候指挥部,也是公司“智能协同+精益执行”基层管理模式的新试点。

屏里屏外全域覆盖,100口井数据云共享

站在东营项目部智慧录井平台的全彩大屏幕前,55个井场的实时数据如星河流动,现场设备数据、人力资源分配、专家包井值班、关键施工环节等信息一目了然。

智慧录井平台集成远程视频监控对话、工程地质多源数据融合、设备信息保障、远程专家指导决策等7大核心功能,在胜利地质录井公司东营、河口两个项目部同步部署实施,构建起“现场资料采集—云端监控决策—专家即时反馈”的闭环体系,有效助力录井作业远程化、智能化、自动化。

前不久,义古80-斜11井进入卡取潜山界面关键环节。为避免钻入潜山过多而发生区域性井漏,河口项目部在该平台启动“云端会战”模式。来自地质、仪器两个领域的6名专家,结合元素录井数据,在云端共同制定7条潜山卡取措施,使得该井在进入潜山仅两米时就卡准界面,施工进度提前3天。

该公司还通过智慧录井平台,创新实时“钻前验收前移、资料质量管控前移、安全异常监控提级”作业模式(简称“两个前移一个提级”)。他们在甲方验收录井队之前,于线上实景查看设备安装调试、资料准备情况,并联系专家指导制定措施,实现90%的新井“零问题”通过开钻验收;将以往的资料审核从完井后前置到随钻过程中,通过《远程监控大表》等10项质量记录,完成标准化、流程化的质量管理;实施24小时“现场+后方”监控和触发式预警,对胜利油区100余口探井、生产井实现了全域覆盖。

事前事后技术掌控,专家24小时云驻井

4月10日,在王24-斜86井场,胜利地质录井公司SL233录井队地质工程师穆振海正忙着取芯,气测值忽然升至85.7%。东营项目部智慧录井平台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迅速进行远程指导,查看岩屑荧光特征,调取邻井压力数据,仅用8分钟就完成“异常研判—方案制定—指令下达”的险情处置,消除了井涌风险。

“现在遇到技术难题一点也不怕,因为身后站着整个公司的专家团队。”穆振海深有感触。该公司通过智慧录井平台,为每支录井队都配备了专家团队,24小时云驻井。这些专家团队成为录井一线实钻地质卡层、重点难点分析、辅助现场监控、关键环节把控等重点施工阶段的有力支撑。

4月1日,在利页2-3HF施工过程中,水平段机械钻速比较慢。主任师姜明在智慧录井平台上,通过对比邻井数据资料,以及实时监测摩阻等指标的变化,远程给出钻井施工优化建议,使机械钻速由每小时7.83米提高至每小时20.13米,消除了隐患。原本出现类似情况,专家需要一天时间往返现场进行处置,而如今两小时内便解决了。

今年以来,胜利地质录井公司通过智慧录井平台,已累计开展专家远程技术会诊130余次,先后完成樊18-斜15井等50余口重点井的远程录井作业,处置工程异常66起,完成重点层位卡取119次,收获甲方表扬信33封。

线上线下智能联动,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20%

5月7日,胜利地质录井公司与斯伦贝谢专家就数字化转型和一体化智能平台进行了交流,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录井生产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智慧录井平台,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远程智慧录井模式,不断提升录井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通过实施远程智慧录井“两个前移一个提级”,催生出了数字化红利。凭借远程智慧录井的专家团队支持,公司将每队两名地质工程师减少到一名,节约下来的关键技术岗位人员,一方面充实到远程录井技术团队地质导向、地层压力预监测等岗位;另一方面投入到劳务输出市场进行创效,使得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约20%。

除此之外,专家24小时云驻井,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各井从岩芯描述到压力预测的关键环节施工,开展远程安全检查和设备维修指导等工作,减少了往返一线的时间成本,预计年节约交通费用150万元。

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智慧录井平台,录井资料差错率从3‰降至1‰,单井剖面符合率达96.7%,报告工程参数异常的准确率达100%,“三项层位”卡准率、完井资料优良率均达100%,甲方满意度从95%提高到99%。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