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 俊
1985年硕士毕业后,聂红进入石科院工作,在炼油加氢催化领域持续探索。深耕40载,聂红带领团队研发出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炼油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末,柴油清洁化刚起步,缺乏高性能国产载体材料。聂红团队立足国内实际,创新载体制备技术,开发出低成本、高活性的催化剂RN-10,为生产国Ⅰ和国Ⅱ柴油提供了技术支撑。2001年,该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后,面对更严格的标准,聂红带领团队开发出高活性高稳定的RS-2100和RS-2200加氢催化剂及反应分区强化RTS工艺,支撑柴油质量快速从国Ⅳ升级到国Ⅴ再到国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旺盛,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为高效利用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亟须攻克占原油总量40%以上的重油转化难题。针对重油组分特点,聂红带领团队创制了“双通道”沥青质转化催化剂和蛋黄型脱金属催化剂,构建了个性化催化剂专有级配技术,延长装置运转周期。开发了重油加氢-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提升汽柴油收率。2011年,该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0年,我国确立“双碳”目标,生产并使用生物燃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早在2009年,聂红就组织团队依托炼油加氢技术平台,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以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技术研发。2011年12月,中国石化在镇海炼化生产基地产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随后生物航煤的首次国内、跨洋商业载客飞行取得成功,使我国具有了生物航煤“自主创新技术—自主生产—自主审定”的整体能力。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的技术能拿得出来、拿得出手,这是我们必须做的。”聂红语气温柔却字字铿锵。如今,作为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聂红紧盯最前沿的技术领域,将传统炼油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优化,提升研发效率;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她坚信,未来催化加氢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绿色低碳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