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28年,于忠城用“显微镜式”的专注,探查装置隐患,解决生产难题。时时把安全放在心中,他带领的班组连续5年实现零事故、零泄漏;事事想着优化,他创新提出的节能操作法在全公司推广应用。
韩明丽 孙丽颜 罗 龙
5月20日清晨,阳光在管丛塔林间游走,于忠城步伐矫健地攀爬在S-Zorb装置的环形铁梯上。这条巡检路线他不知走了多少次,但每一次都不敢有丝毫大意,“就像老司机,车越开越谨慎”。
扎根一线28年,于忠城熟悉装置区的每条管线、每台设备。最令同事佩服的,是他总能用“显微镜式”的专注,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
2009年,济南炼化S-Zorb装置开工时,吸附剂循环异常的难题让整个团队焦头烂额。于忠城连续三天盯在现场,发现再生进料罐下料滑阀阀板上方吹扫氮气位置偏差几毫米,精准推断出滑阀安装错位。这个看似微小的误差,却让价值数百万元的吸附剂免于报废。
济南炼化推行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发现隐患有功、避免事故有奖。于忠城每年都能拿到五六次公司级的奖励。“我们是最基层的操作者,对装置最熟悉,也是最能发现问题的人。”在于忠城看来,保安稳和抓优化必须两条腿走路。
作为班组长,他坚持在生产现场练兵,将培训合理穿插在装置开停工、物料切换、工艺变更、质量管控等关键操作中,同时将异常工况、生产波动和实战演练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操作员风险辨识、故障分析和应急处突能力,“班组每位成员都要成为安全隐患排查的‘吹哨人’”。
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员工技能操作水平持续提高,查隐患能手不断涌现,风险“哨声”更加及时,班组连续5年实现零伤害、零事故。
为了更好地优化装置运行,于忠城从基础操作入手,总结出“望闻问切”四步巡检法:看参数波动、闻设备异响、问操作细节、切流程逻辑。这套方法使班组操作失误率下降40%。面对闭锁料斗吸附剂浪费问题,于忠城打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提出利用氢气过滤器输送氮气、为回收罐单独充压的技术方案。这一创新举措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在他的培养下,班组涌现出多名全流程操作员、技术骨干。每次处理完故障,他都会召集班组成员复盘。“如果当时多检查一步会怎样?”“有没有更优的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成长。正如班组员工所说:“跟着于班长干,心里特别踏实。”
当前,济南炼化大检修全面铺开,于忠城和运行三班再次立下责任状,全心投入大修改造战场,只为忠诚守护装置安全平稳优化运行。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