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瑾
2025年,是孔德金进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第39个年头。
21岁之前,孔德金没有想过,甲苯歧化催化剂的研发工作会长久地嵌入自己的生命中。1986年,从山东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孔德金被分配到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彼时,我国芳烃装置几乎全套引进国外技术,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几家专利商垄断,严重制约了芳烃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困局,年轻的孔德金跟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扛起重任,开启了甲苯歧化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发和工业转化之路。他迎着时代的浪潮向前走,坚持踏踏实实的人生哲学——“干一行,爱一行”,热爱自己的工作。
1990年以来,孔德金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HAT、HLD、SD等系列20个牌号的甲苯歧化及重芳烃转化催化剂,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甲苯与重芳烃烷基转移成套技术,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专利商的长期垄断,推动我国芳烃生产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该成套工艺已许可并建成投产16套工业装置,研发的催化剂实现工业应用100余次,并成功出口海外。
孔德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因持续前行,与日俱增。基于多年一线实践经验,他敏锐捕捉创新方向,主导开发多项新型芳烃生产技术:推进轻循环油制芳烃项目,拓宽芳烃原料来源;开发重整油脱烯烃技术,为绿色生产提供新方案;开展组合工艺研究,优化生产流程;探索甲苯甲醇烷基化生产对二甲苯技术,开拓煤化一体化新路径。
多年来,孔德金的日程表上写满“现场”。伊朗第三芳烃厂50摄氏度高温下,他钻进反应器确认装剂质量;扬子石化67万吨/年大型甲苯择形歧化装置开工,他24小时坚守在现场……写满要点的技术服务日志,是年轻科研人员眼中最生动的教材。
20项国家及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学进步奖的证书整齐地码放在书柜里,见证着孔德金带领团队攻克的一个个技术难关。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入选通知……这些荣誉在旁人眼中熠熠生辉,但对这位白发渐生的科研工作者而言,不过是科研路上的一个个路标。
“这些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这句话,孔德金重复了39年。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