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薇 毕志华
5月,沙特塔纳吉布沙漠里已经热浪滚滚。
黎明尚未破晓,马赞天然气处理项目的塔吊已在晨曦中舒展铁臂。穆罕默德·古拉布摩挲着工装口袋里卷边的安全手册,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作业指令。
6时,古拉布的安全早会准时开始。他熟练地一项项分析当天的作业安全风险,提醒大家按要求作业。
12年来,古拉布跟随五建公司转战沙特5个大型项目,用脚步丈量5.2万公里巡检路,从普通安全员一步步成长为项目安全部副经理。
2013年盛夏,ABS项目营地里,初来乍到的古拉布带上工具跟着师傅去巡检。劳保鞋里的细沙磨得脚生疼,感觉总也倒不尽,古拉布满心郁闷。一路上,师傅一点点地教他安全细节,鼓励他克服困难、多走多看。白天他紧盯隐患排查,夜晚用荧光笔标注国际安全规范。入职一个月,他第一次准确指出了某项作业“孔洞封堵不合规”。师傅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头,那力道,他现在还记得。
“安全是用脚走出来的。”古拉布说这是师傅教他的。他坚信,管安全,必须深入现场。每次的安全检查,他总要比规定路线多走两公里。有一次,施工人员为赶工擅自缩减防护,他顶着45摄氏度的高温蹲守4个小时直至整改完毕。“每个漏洞背后都是无数个家庭,不能有半点妥协。”这是师傅的口头禅,如今也伴随了他12年。
在安全培训室,古拉布独创的“场景复现教学法”成了品牌课程。他带领团队推演事故时间线,模拟演示违章的严重后果。有一次,一名年轻焊工嫌护目镜闷热不想佩戴,古拉布没有急于说教,而是让其在模拟强光前闭眼三分钟。当焊工眼尾挂泪时,他用蹩脚的中文认真说道:“安全无小事。”这套方法让项目重复违章率直线下降。
“去年项目荣获6000万安全人工时卓越贡献奖,是我最骄傲的事。”古拉布难掩喜悦。项目部通过建立超前风险防范机制,为安全施工构建起坚实屏障,而他也取得了从业12年“零事故”的职场成绩。
2023年10月,公司推荐古拉布参加中国石化优秀国际员工培训。古拉布明白,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这是公司对我的高度认可,也是属于我的高光时刻。”
12年来,古拉布走出5.2万公里的安全巡检路,培养出95名外籍安全监督员,将中外员工的情谊编织成一条温暖的纽带。“在这里,梦想跨越国界,成长不分肤色,我爱中国石化。”古拉布面带微笑,眼中有光。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