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魏祥峰,先后参与涪陵页岩气田、綦江页岩气田的发现,支撑了复兴区块亿吨级原油资源阵地的发现,为中国石化页岩油气规模增储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 晶 黄 勇
2024年初,寒冬的傍晚,在綦江页岩气田重点预探井丁页11井井场,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一团橘色的火焰冲天而起,映亮了山野的天空。这团火焰宣告了,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再添新规模增储富气带。它有望成为綦江页岩气田增储上产的新阵地。
勘探分公司页岩气项目部经理魏祥峰望着那团火焰,终于松了一口气。丁页11井位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四川盆地盆缘浅埋藏带,靠近大断裂,页岩含气量低,一直不被业内看好。
这已经不是魏祥峰和团队第一次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发现宝藏了。他带领团队,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利用大量地质露头、钻井岩芯和超万次分析化验资料,精细研究裂缝发育特征、可压性和工程技术等关键点。
深层页岩气存在埋深大、地应力多变等世界级难题。作为团队骨干,魏祥峰啃下大量老井资料,做足了复杂结构下深层甜点评价预测功课,其主导部署的一批探井试获高产油气流,并实现产量阶段性跨越。他参与发现的綦江页岩气田,是中国石化继涪陵页岩气田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立方米“大粮仓”。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富集主控因素差异大。魏祥峰带领团队将20多口井的几百袋岩屑,一袋袋取样分析,细细推敲,形成了高演化、强封闭、弱改造的富集规律认识,揭开了侏罗系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的神秘面纱,参与发现了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的第一个亿吨级原油资源阵地——复兴区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终不能阻挡勘探人前进的脚步。魏祥峰一步一个脚印,伴着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走出涪陵、走向深层、走向常压、走出志留系。
敢想能拼是同事们对魏祥峰的一致评价。他刚参加工作时,正值涪陵页岩气田取得重大突破。“很多工作属于国内首次,谁都没干过,只能自己闯。”魏祥峰主动请缨上井,连续奋战40多天,开展含气性研究;带队完成超5000公里行程的野外露头观测或实测;作为气藏描述主要负责人,对近200个样品恢复模拟和反复计算,提出了多项式曲线储量计算法,助力涪陵页岩气田的高效探明。
“发现更多的大气田是我们的使命。”魏祥峰说,这是勘探人的使命,更是能源报国最朴素的承诺。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