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雄 龚 雯
6月6日上午,沙特贾富拉油田作业现场,卡瑟姆正一笔一画地认真记录着设备参数。不一会儿,红工装就已经被汗水浸湿。
“卡瑟姆是我见过最勤奋的外籍员工。”看着卡瑟姆的背影,西南石油工程湖南钻井分公司沙特项目SP261井队平台经理刘显良这样评价道。据刘显良观察,卡瑟姆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岗位,严格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标准,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检查任务。
在卡瑟姆2021年6月入职SP261井队时,大家就感受到他的严谨、负责。入职仅两个月,凭借出色表现,卡瑟姆从实习带班队长顺利晋升为带班队长。
参与多次钻机平移作业后,卡瑟姆提出了“模块化搬家方案”,通过精心优化设备拆卸顺序和安装方案,让SP261井队的平移搬家时间从原本的2.5天压缩至1.2天,在沙特工区创造了非常规井平移的新纪录。甲方沙特阿美公司为此专门发来表扬信。
为了更好地融入团队,卡瑟姆努力学习中文。每天清晨,他都会捧着《石油工程汉语300句》,跟着手机里的录音逐字模仿。几个月后,他就能用中文向中国同事请教节流管汇的操作要点。
卡瑟姆发起的语言互助计划也是井场温暖的风景。每周三傍晚,工具房外的沙地上,中国师傅们围成圈学习阿拉伯语,沙特员工举着写有汉字的纸板认真临摹。
作为公司“人才国际化、用工当地化”战略的受益者,卡瑟姆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责任。他精心建立的“沙特课堂”,已经培养出5名沙特籍技术骨干,其中1人更是晋升为带班队长。他常常对徒弟们说:“中国师傅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由于卡瑟姆技术和语言能力进步快,2023年12月,卡瑟姆被提拔为SP261井队实习平台经理。
“卡瑟姆的成长轨迹,印证了我们人才国际化、用工当地化战略的成功。像他这样从基层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本土员工,项目组目前已培养出29人,他们中90%选择长期留任,成为稳定团队的核心力量。”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沙特项目经理肖方强介绍,该项目外籍员工离职率从2021年的55%降至2024年的30%,越来越多本土人才把井队当成了第二个家。
站在SP261井的钻台上,卡瑟姆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沙丘,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精彩成长史,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沙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