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昕
毛乌素沙漠的风裹着砂砾,在采气树间呼啸而过。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副厂长王厦行走在现场,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王厦个子瘦高,话语不多,清秀的面容在红工衣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干练。在大牛地气田工作12年,他与沙漠为伍、气井为伴,野外出勤年均超300天。
2013年,王厦调任华北油气分公司,主要负责天然气开发及生产运行。此前,这位地质学专业出身的技术员已在胜利油田积累了3年现场经验。
谈及专业转型时,他笑称:“从油田开发到气田管理,这两个领域看似相近,实际上技术路线差异很大,相当于重新学了一门专业。”
带着这份从零开始的决心,王厦将油田开发的经验与气田管理的需求深度融合,很快在新领域找到了突破点。在华北油气采气一厂开发研究所工作时,王厦总结完善大牛地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体系,主创“四线九区三类”气井工况分析法,形成以“优化管柱+疏通井眼+补充能量”为主的低负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累计治理2033井次、增产5.24亿立方米。
2020年,王厦负责采气管理二区工作,面对老井稳产压力低、措施挖潜任务重、下古开发难度大等三项难题,带领全区干部员工做实动态分析,焕发老区活力,达到国内上游同类气藏领先水平。2022年,采气管理二区成为华北油气分公司产量最高的管理区。
除了整体管理攻坚,王厦还主动承包了区内最具挑战性的任务——3座脱硫站的建设。投产前,他连续半个月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3座脱硫站投料试车均一次成功,全年脱硫站运行时率达99.2%,每立方米天然气的除硫成本由1.05元降至0.14元,保障了115万立方米/天含硫产能高效释放,实现了大型关键站场建、投、运、维“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目标,为下古含硫气藏效益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凭借在技术一线的深耕,2023年王厦任职采气一厂副厂长。他将创新思维延伸到管理领域,分管开发、工艺工作,推进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异常井快速响应及闭环治理机制,并作为公司三次增压小组副组长开展选井界限、选井标准研究,助力气田效益稳产。
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王厦的身影虽渺小却挺拔。“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这句朴素的誓言,激励着他扎根大漠、向上生长。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