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莉
基层作为企业运营的前沿阵地,蕴藏着巨大的管理创效潜力。只有真正激发基层活力,让基层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创效者,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思想松绑,推动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常将基层员工视为被动执行者,不同程度限制了其创造力的发挥。要突破这一局限,关键在于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赋能机制,通过制度设计激发基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通过优化考核导向,将创效成果与基层利益紧密挂钩,促使员工从“完成任务”向“创造价值”转变。
管理下沉,推动从“层层上报”向“现场决策”转变。基层创效需要相应的权限和资源支持,而层级化管理模式易导致权责不对等,使基层面临“想干却干不了”的困境。应通过优化管理架构,适度下放决策权,简化审批流程,赋予基层在预算使用、资源配置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同时,健全容错机制,为基层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真正实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
氛围营造,推动从“怕犯错”向“敢创新”转变。基层创效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要破除“唯上是从”的传统观念,鼓励基层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搭建开放共享的学习平台,促进经验交流与知识传递,营造支持创新、包容试错的良好氛围,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让基层成为管理创效的主力军,不仅是对管理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发展理念的重塑。当每一个基层单元都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时,企业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