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伴读
这篇报道生动展现了江汉油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企地联动、机制创新,有效践行“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显著成效。
文章通过“三联三共”机制和“联合办公”“双向派单”“多元化解”等具体做法,系统展示了江汉油田在分离移交社会职能后,面对群众诉求变化、治理责任调整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企地协作、共建共治的创新路径。
亮点一: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文章紧扣“居民烦心事变暖心事”这一主线,以老旧小区改造、学生出行、房屋维修等具体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展示了治理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亮点二: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联合办公”打破壁垒,“双向派单”厘清职责,“多元化解”注重源头治理,这些制度设计既体现了法治思维,也强化了协同治理能力。特别是“企法联动”机制,将法律服务引入信访调解,提升了矛盾化解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亮点三:情感温度,彰显国企担当。在推进机制建设的同时,江汉油田没有忽视对“人”的关注。无论是党员志愿者值守路口,还是帮扶服务部入户走访,都体现出企业在剥离社会职能之后,依然坚守着对员工和家属的责任,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
本报记者 黄予剑 通讯员 邵 军
6月8日,细雨濛濛。在江汉油田江钻小区,居民们有序通过便民通道穿行。
“江钻小区与一所中学紧邻,近期地方政府实施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工程,部分路段暂时封闭,给居民出行、学生上下学带来诸多不便。”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综治信访办公室负责人李晔介绍,得知情况后,他们迅速联系地方政府和公安交警部门,紧急开辟临时通道,设置“护学岗”现场值守,确保大家平安出行。
居民“烦心事”变成“暖心事”,企地联动,持续巩固“小事不出基层、大事不出油田、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成效,成为江汉油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江汉油田党委面对改革转型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与属地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构创新构建“阵地联建、资源共享,矛盾联调、责任共担,风险联防、平安共创”的“三联三共”协同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受到集团公司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工作督查验收组的充分肯定。
“联合办公”让群众少跑路
在潜江市广华街道办事处,“江汉油田综治信访联合调解中心”一行大字格外醒目。
“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以后,我们就把办公地点搬到了这里。”江汉油田综治信访办信访室高级主管王华勇介绍,企业与政府联合接访、合署办公,成为矿社区改革之后最明显的变化。
江汉油田一直属于独立工矿区,远离城市,许多社会职能由企业主导。在长期“企业自治”的环境下,群众“有问题找企业”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四供一业”分离移交后,与物业、养老等有关的民生诉求占比超过了半数,这些都成为改革转型期最大的现实挑战。
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了,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使命没有变。江汉油田党委打破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发挥纽带作用,与属地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构密切合作,在当地政府办公区设置油田综治信访联合调解中心,配备3名企业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调属地政府设置司法所值班室,三方合力,为相关矛盾纠纷化解搭建“直通车”。
“政府刚接手矿区业务的时候,对油田情况不了解。居民过去和地方政府打交道不多,有问题不知道该找谁。”王华勇介绍,新模式有利于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幅减少中间环节,让群众少跑路,广受认可和称赞。
“双向派单”让问题解决快
随着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工程在江汉各个小区全面铺开,王华勇明显感觉到,每天的接访工作中,与之相关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了。
新的基层治理模式下,企业从过去的“主角”变成“配角”,管理秩序亟待重构。江汉油田党委确立分离移交后“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各方参与、多元化解”的基层治理原则,理清政府、油田、“四供一业”运营企业等各方工作职责,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与属地政府共同出台《社区群众诉求解决与舆情引导处置实施办法》,依托联合接访平台,建立“双向派单”机制,推动民生诉求快速有效分流解决。
“属地政府遇到涉及油田内部管理及员工相关问题的,会派单给我们。我们遇到涉及属地社会事务,以及居民反映的共性问题,会派单给政府,再安排对应职能部门和单位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王华勇介绍,各方职责明晰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前不久,一名社区居民反映房屋问题,他们马上派单给地方政府城建部门,很快得到妥善解决。“居民解决问题后,还会与身边人交流,今后同类型问题该找谁、如何解决,口口相传,推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逐渐走向正轨”。
江汉油田还与地方人民法院联合成立企法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将每月20日固定为企法联合专题接访日,推动各类问题依法依规化解,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法治化、协同化新内涵。企法联动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处理涉法涉诉问题119件。
“多元化解”让民生有温度
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在江汉油田的各个路口,党员志愿者与公安交警联合值守,共同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江汉油田党委坚持“油田矿区业务虽然移交,但是孝老爱亲的传统和关心关爱员工的责任没有移交”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依法处置”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员工思想动态快报工作制度,开通“码上就办”员工诉求意见受理平台,形成“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反馈清单”闭环管理模式,深化企地、企警、企法协同联动,协调各方力量化解各类民生问题和诉求,推动矛盾纠纷从“终端化解”向“源头治理”转变。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电信诈骗等案件,我们邀请地方公安局退休的老领导、老民警组建法制宣讲组,深入厂矿、社区、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社区群众关注的社区食堂、汛期防涝、治安隐患、小区物业管理等问题,组织居民代表与地方政府座谈交流,现场答疑解惑。”李晔介绍。
“多元化解”彰显民生温度。针对矿区人口老龄化、员工在外工作照顾老人不便等情况,油田专设员工帮扶服务部,开通便民服务热线,累计入户走访外部工区员工家庭17892人次,提供应急、就医等帮扶8374人次,收到锦旗和感谢信63次,赢得矿区员工群众的广泛赞誉。2024年,油田信访量比上年减少23.7%。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