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建芬 通讯员 张 飞
“没想到400型水泥车这么快就到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6月15日,在江汉油田广华油区采油4队广4井,作业监督员常宗建激动地说。广4井因修井作业急需一台400型水泥车。按照以往经验,从水泥车调度到车辆到达井场,至少需要4个小时,然而当天400型水泥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了井场。
今年,江汉油田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分区管理,按照作业井所在区块配置相应车辆服务队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车辆调度各环节紧密衔接,提升了作业效率。
此前,该中心特种车辆车队采取集中管理模式,修井队需要车辆时,需向作业调度申请,作业调度再向中心生产调度申请,中心生产调度下派给特车调度,最后由特车调度安排车辆出勤。这种模式导致跨区域作业频繁、车辆调度时间长,难以满足不同作业区的个性化需求。
该中心把后勤保障车队重新编组,划分为广华作业区和五七作业区两个区域车队,每个区域车队独立运行,负责本区域内所有修井作业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一调整减少了跨区域作业时间,满足了各区差异化需求。
广华作业区修井作业点多面广,实施分区管理后,车队能够快速响应现场需求,第一时间将所需特种车辆派往指定井场。“以前,从其他区域调车过来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现在只需半小时就能解决问题。”广华作业区负责人感慨道。
此外,该中心为每个区域车队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和技术人员,他们熟悉本区域地形地貌和作业特点,能够迅速应对突发情况。在五七作业区,由于地层盐化度较高,修井过程中经常出现盐粒堵塞油管现象。区域车队针对这一特点,专门配备了大功率的700型水泥车,大大减少了人工通油管的频次,提高了作业效率。
“分区管理后,修井队需要车,直接上报特车调度,特车调度安排车辆出勤,缩短了时间、消除了地域限制,更好地保障了生产任务衔接。”该中心井下作业部副主任邵晓宇介绍,通过优化车辆编组和调度流程,实现了生产保障服务提速增效。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