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企业 · 动态

河南油田通过平台共享、跨岗调配、市场拓展等途径,持续推进外闯市场人员创收、内部人力资源优化

盘活人力资源激发创效内生动力

2025-06-23 来源:中国石化报

本报记者 常换芳

通讯员魏建新 王志富

截至5月底,河南油田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实现外闯市场人员创收,内部盘活736人,节约外委费用3000余万元,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人多油少”、结构性缺员、人均劳效低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南油田发展的瓶颈。该油田积极探索优化人力资源的有效模式,明确各业务板块中长期“三定”目标和远景定员目标,逐年分解用工计划,通过平台共享、跨岗调配、市场拓展等途径,实现人力资源在内外部市场高效流转。

搭建共享平台,盘活存量人力资源

“在特种车辆驾驶岗位,一样是为油田作贡献,只要油田有需要,我们坚决服从。”6月14日,河南油田车管中心驾驶员孙书田说,他从去年3月转岗到油服中心特车队已一年多。

关键岗位缺员、外委成本高、内部人力资源无法有效调动,一直是河南油田盘活人力资源的“痛点”。从去年开始,河南油田以提升效率为导向,建立“三定”工作质量评价机制,将二级单位人力资源优化盘活率、自营业务用工减少数量等指标横向对比、定期通报,鼓励各单位积极作为,不断提升用工水平。

面对内部关键岗位缺员的问题,今年以来,河南油田搭建人力资源优化共享平台,发布特种车辆驾驶、电气焊工等紧缺岗位需求50余条,优化配置2000余人次,支撑10余个外闯市场项目,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员矛盾。进一步整合维修保障力量,补充47人到采油维修队和电气维修队,维修业务劳动时效同比提升11.5%,保障水平同比提升19.3%,累计减少外委费用3000余万元。

同时,河南油田以整体承包经营的形式,承包了西北油田的注氮、刮蜡等业务,以及东北油气分公司腰英台区块开发项目、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沙河实验中心科学实验研究项目、广东石油油库消防和加能站服务业务等,形成西北、东北、北京、广东四大外部市场阵地,为优化用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5个月,河南油田外闯市场用工达到2296人。

优化机构设置,变革劳动组织形式

“只有不断推动劳动组织形式变革与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为优化用工挖掘潜力,这道‘减法’题必须得做实。”6月12日,河南油田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赵永杰介绍。

从去年开始,河南油田坚持做好机构“瘦身”,优化调整机关部门职能架构,实施“大生产运行”管理体系和“大办公室”管理模式,管理部门内设机构减少40.6%,管理人员精减16.2%。深入推进采油厂劳动组织形式变革,实施厂直管班站改革,压减管理层级,实施内外操一体化组织运行体系,采油厂用工优化53.3%。

在综合服务板块,河南油田坚持集成化设置岗位的原则,整合社区物业、房地产管理、水电通信和餐饮业务,一年来优化整合186个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精减58.2%。推行“大岗位”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一人多证、一专多能,岗位总数精减52%。

拓展转岗渠道,提升转岗人员技能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坚持“自己的活自己干”,通过强化培训与清退外部用工等模式,既降低用工成本,又实现内部资源高效利用,还降低了外委费用,实现一举三得的目标。

河南油田梳理近3年来业务外包用工情况,清退社会化用工。盘活车辆管理中心、矿区服务中心等单位人员,替代特车驾驶、污水处理、食堂服务等外委业务用工,并根据现有技术能力,组织水电厂、油服中心承揽采油厂原来外委的信息化建设、电力工程施工、注氮等业务,每年可节约大量外委费用。

同时,河南油田为显化人员提供外闯市场、转岗到紧缺岗位、替代外委用工等多元化转岗渠道,实现人员动态流动。为确保转岗能上岗、上岗能胜任,河南油田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业务外委、结构性缺员及外部市场用工需求,前5个月开展修井工、集输工等技能人才培训3298人次,重点提升现场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