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洋
“现在我们攻关顺北超深层三新领域遇到了困难,但是我们的传统就是迎难而上,这次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攻关顺北4号断裂带的故事。”6月20日,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顺北油气研究所举办主题党日,该所所长、党支部副书记黄诚以攻关故事,鼓励党员们开拓顺北超深层三新领域。
时间拉回到2020年初冬的一天,数十辆大型压裂车的轰鸣声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座井场中传出。压裂指数随着几根曲线不停地变化,牵动着千里之外顺北科研团队的心。
“压力指数没有出现异常现象,我们要做好失利的准备。”黄诚给大家交底的时候,嘈杂的科研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凉水,盖头浇在了大家身上。看到大家被狠狠打击,他大声说道:“我们继续搞好下一步的研究,不能放弃。”
但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上了,多年辛苦钻研,还是部署了一口失利井,不少人眼里已有泪花。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换来的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团队是西北油田深地科研团队。他们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一起,发现了世界上最深的油田之一——顺北油气田。随着顺北1号和5号断裂带的逐步勘探开发,顺北油气田整体含油、沿断裂带富集的特征浮出水面,断裂带成了香饽饽。
为了扩大油气田规模,他们把五年的青春交给了科研的“冷板凳”。科研团队从基础领域开始着手,进行断裂解析和类比评价,虽然历经失败,但是终于发现顺北4号断裂带与顺北1号断裂带无论是成藏背景、断裂发育特征还是储层规模,都有极大的相似性。于是,他们打响气区的第一枪,在顺北4号断裂带上部署了顺北41斜井、顺北42斜井,但是部署的顺北41斜井经过酸压测试,没有形成规模产能。
“同志们,我们搞科研是可以容忍失败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信心比金子还重要。”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李宗杰看到大家士气不振,到研究所提振士气,带领大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相信这里富集着油气。”科研人员李弘艳坚定地说。
“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见真章。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质疑自己,这才是科学家精神。我们要分析总结失利原因,去印证这里富集油气的观点。”李宗杰继续鼓励大家。
为什么科研团队坚定地认为这里有大量的油气呢?
当时,国内外关于走滑断裂带的研究,描述精度多为千米级。与之不同的是,顺北地区的断裂带属于板内稳定构造带内的小型走滑断裂带,要想在断裂带上部署井位,就需要将断裂解析精细到米级,这相当于要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了解山脚下一棵树的形状和生长周期,难度极大。在顺北的断裂带中,断控储集体像不规则栅状一样竖立其间,形成一个天然的巨大油气迷宫。深地科研团队探寻了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坚定了4号断裂带富集油气的信心。
信心有了,但是路在何方?
“这盆‘凉水’虽然让我们短暂麻痹了,但是却浇醒了我们的斗志。西北油田组建专家组进行会诊,给出了方向,要求我们及时寻找侧钻目标,论证钻井深部侧钻潜力,寻求油气大突破。”黄诚将好消息带给大家。
深地科研团队逐一分析断裂带的油气储运条件,大胆提出了新的地质认识。他们认为,断裂带内部并非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无阻,在油气运移的横向和纵向通道上,可能分布着不规则的障碍物,导致出现了非均质性。
也就是说,超深油气藏内部存在隔层,导致油气储集的空间不连通,各自储存着不同成分的原油。
为验证这一新认识,科研人员数十次对比修正顺北41斜井地质模型,模拟出与实际地震剖面基本一致的正演剖面,让地下8000米深的储集体还原到数字地质模型当中。
依据新的地质模型和地震资料,他们发现顺北41斜井深部存在较大规模的洞穴型储集体,且连通性好,决定重新规划井轨轨迹,侧钻加深350米。
正是这关键的350米,让顺北41斜井实现了重大油气突破。
2021年3月29日,顺北41斜井获得重大油气突破,完成从一口低效井到高产井的逆袭之路,落实了顺北4号断裂带亿吨级的资源阵地,一个大型凝析气田的蓝图在“死亡之海”中徐徐展开。
“我们成功了!”伴随着大漠中顺北41斜井放喷口熊熊的烈火,科研团队也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