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6月24日,沧州炼化炼油三部副经理刘伟紧盯聚丙烯装置返料数据,欣喜地说:“装置独立核算后,前5个月返料量比去年同期减少907吨,降幅达23.9%,装置边际效益同比增长182%。”这组亮眼数据是公司多措并举推进降本增效的缩影。
今年以来,沧州炼化锚定“完全费用大幅下降”目标,从降本减费、提质增效、持续创效三大维度精准发力。前5个月,公司累计吨油利润在炼化企业排名靠前,炼油单位完全费用同比大幅降低。在炼油事业部1月至5月“比学赶帮超”评比中,获得利润总额、吨油利润、吨油费用等12面红旗。
精细管控,扎紧降本减费“铁篱笆”
“通过危废减量化、公开竞价招标、严控应急监测等40余条措施,预计全年环保费用可降低30%。”近日,安全环保部经理冯延龙介绍“我为费用再诊断”活动成效。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牢固树立过苦日子理念,创新开展“我为费用再诊断”活动,通过数据对标分析、现场调查研究、市场调查研究、库存盘点核实、组织集中研讨5种诊断方式,精细管控费用。
财务资产部经理杨桂玲介绍:“通过组织活动,形成了降本减费‘三步法’。”第一步全面诊断,运用5种方式剖析费用构成并出具报告;第二步台账管理,将降费措施及预期效果纳入动态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节点;第三步固化成果,将有效措施编入手册,推动降本从“突击战”转向“持久战”。目前,公司已对56项费用逐项拆解,出具25份诊断报告,非生产性支出同比降幅显著优于集团公司考核指标。
公司将精细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推行“降本增效4个问”——钱是否必须花,能否不花?若要花,价格能否降低?采购量能否减少?有无替代方案?这一准则成为全员“花钱守则”。“现在大家能省则省,能自己干的决不外委。”质量计量中心经理徐爱岗说。
系统优化,锻造提质增效“强磁场”
“今年17个重点优化项目要持续发力,目标就是大幅降本。”在年初公司大优化工作启动会上,总会计师周庆广的发言掷地有声。
沧州炼化组建大优化团队,采取“项目征集+揭榜挂帅”方式广泛征集“金点子”,锚定原油采购、装置生产、新产品开发全产业链,由专业技术骨干挂帅攻克创效关键点与“卡脖子”难题。目前,17个重点优化项目已落地35项优化措施。
降低原油采购成本项目实现跨部门协作,打破了信息壁垒,实时共享市场行情、装置参数等信息,决策效率大幅提升。项目负责人解建峰介绍,通过深化专业协同,优化资源结构,前5个月原油到厂价较总部均值更低。
外购原料油优化项目通过优化生产方案,提高自产汽油辛烷值,降低汽油调和辛烷值裕度,在汽油芳烃升高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95号汽油异辛烷比例无明显升高,同时攻关异辛烷降本,实现异辛烷用量与成本均下降,前5个月创效明显。
创新驱动,培育持续创效“新动能”
公司将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作为创效突破口,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精准把握河北沧州市氢能产业布局机遇,依托中国石化氢能技术优势和自身副产氢资源,建设氢能加供中心,于3月27日投用。作为绿色交通示范线路关键氢能补给站,该中心助力沧州打通环京津冀“氢能走廊”,为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注入绿色动能。
在产品升级方面,紧扣市场需求,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力度。通过质量提升和生产优化,实现食品级硫黄全产全销;用好原油资源,优化延迟焦化装置生产方案,成功开发出预焙阳极焦、储能专用炭材料等新产品。计划经营部党支部书记王兵介绍:“前5个月预焙阳极焦、储能专用炭材料出厂4.96万吨,占石油焦产品的85.6%,实现石油焦从‘附属品’到‘专用焦’的价值跃升。”
公司自去年3月成立转型发展专班以来,密集走访50余家单位,开展技术交流200余次,谋划20余个项目,编制完成转型发展方案,经总部多次专题研讨后于近期通过。与石科院、荣程新能科技集团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科研院所和行业头部企业优势,助力自身转型发展。
“我们正聚焦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新材料等方向,谋划生物质航煤、人造板无醛胶黏剂等项目,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发展专班负责人、副总工程师郝健勇说。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