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女汉子”和“铁姑娘”

工作中,朱静也像母亲一样喜欢挑战自我。

2025-07-02 来源:中国石化报

常换芳 危 伟

6月25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的气温飙升到近40摄氏度,室外像一个无边无沿的蒸笼。河南油田物资供销中心西部供应站质检配送员朱静冒着高温,提前一天做完了102项重点生产物资的质检工作,汗水顺着脸颊淌进脖颈,浸透了衣服。同事见状,心疼地说:“说你是‘女汉子’,你还真拼命呀。一把年纪的人了,也不知道爱惜身体。”

“设备检修不能耽误,咱不都是这样吗?”朱静抹了一把汗,回应的话语简短有力。

朱静的刚强劲儿和母亲赵小玲如出一辙,赵小玲年轻时就被同事称作“铁姑娘”。

赵小玲20出头时在大庆油田大庆研究院矿机研究所材料室工作。当时,一批有裂缝的套管急需修复,单位安排男同志加班处理。

“咋能小瞧我们女同志呢?”赵小玲不服气,主动申请加入修复队伍。白天查验套管的各项资料,晚上和男同事一起拿着焊枪、戴着厚重的面罩修复套管,在“电光火石”中,没日没夜地干了20天。任务顺利完成了,她的视力却严重下降了。

“这姑娘,铁打的一样!”男同事发自内心地佩服。

1975年,而立之年的赵小玲来到河南油田。会战时期工作艰苦,一线工人的工衣常有破损,河南油田供应处便成立缝补车间,任命赵小玲为指导员。刚上任时,正赶上绵绵秋雨,赵小玲二话不说带着家属们就出发了。她们抬着两台缝纫机、带着棉花和碎布,步行3公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钻井队。顾不得被淋湿的衣服,也顾不得满脚的污泥,就忙碌起来。1975年至1979年,赵小玲带人跑遍了河南油田所有的钻井队,共计缝补工衣1.6万件、翻新旧衣2.1万件,她所在的车间也因此名扬河南省。

1993年,赵小玲被任命为河南油田亚南公司经理。当时,经营劳保用品的亚南公司尚处于亏损状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赵小玲大胆推出样式新颖的工作服,受到一线工人的欢迎,亚南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摘掉了亏损的帽子。和同事去郑州进货,25公斤重的布料别的女同事需要两人摇摇晃晃抬着走,她一个人扛着布料就能从郑州亚细亚商场步行到火车站。

母亲风风火火的样子深深印在了朱静心中。工作中,朱静也像母亲一样喜欢挑战自我。

当供应站的质检配送员,可不只是清点货物数量、检查货物质量那么简单,一旦数量出错、质量出了问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河南油田东部供应站工作期间,朱静平均每年要完成1000多批次的物资验收工作,她经手检验的物资合格率达100%,常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楷模。

2014年,河南油田物资供销中心西部供应站急需人手。因为对新疆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早有耳闻,很多同事甚至不少男同志都打了退堂鼓,朱静却主动报名去新疆工作。出发前,她对母亲说:“我也要像你一样能扛大事。”

“我的姑娘一定能干出名堂来。”母亲赵小玲给了朱静莫大的鼓舞。

2021年,由于疫情防控,采购的物资不能顺利送达,供应的物资也不能按时启运。焦急间,朱静想起母亲年轻时冒雨到钻井队缝衣服的场景,便给自己鼓劲儿:“办法总比困难多。”那段时间,为了协调工作,平均每到一车物资,朱静都要电话沟通50余次。

2024年,朱静肩负起河南油田南疆地区55个大类物资的供应、质检验收及配送任务。12月初的一天,朱静接到紧急任务:一批物资到达300公里外的阿克苏地区,需要立即赶到现场取样送检。当时,大雪纷飞,气温降到了零下27摄氏度。她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棉手套,立即出发。没有直达车,她就一段一段地搭顺风车。没有顺风车,她就徒步前行。艰难地走在雪地里时,她用母亲常说的话为自己鼓劲:“要发扬优良传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一次,她及时取样送检,保证了生产。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朱静被评为河南油田劳动模范。抚摸着女儿的奖章,母亲赵小玲感慨不已。

赵小玲拿出自己获得的那枚河南油田劳动模范奖章,两枚时隔30年的奖章在母女俩手中传递。在她们的眼中,奖章无关岁月,同样熠熠生辉。

(作者来自河南油田)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