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敏洁 史培峻
“成功了!4个废旧的98号汽油添加剂桶,收集到6公斤残留添加剂。”6月13日,在江苏石油南京栖霞油库,创效攻坚小组组长李昭激动地对组员们说。他们自主研发的添加剂残留收集装置测试一举成功,把桶内残留物变废为宝。
今年以来,南京栖霞油库党支部围绕“三创一降”(经营创效、业态创效、资管创效,降本增效)目标,积极组织创效实践活动,鼓励青工立足岗位、深挖潜力,用创新思维在废旧物资中寻找效益增长点。
5月22日,在油库攻坚创效专题研讨会上,青工李昭敏锐地指出,以往被当作危废处理的98号添加剂空桶,内壁残留量不容小觑。“每个桶至少残留几百克添加剂,积少成多,一年回收下来的资源量相当可观”。他提出构想 ,若能设计一套收集装置,将残留添加剂回收再利用,不仅能降低危废处理成本,还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这一想法迅速获得油库党支部的支持,创效攻坚小组随即组建起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攻关。李昭负责绘制装置草图,小组反复论证优化,确保装置满足三大核心要求:操作安全、省时省力、材料可循环利用。组员蔡洪飞带领大家修旧利废——用浮盘改造拆下的旧板材焊接主体框架,从二手市场淘来自行车链条与齿轮减速器,自主组装锁桶装置与倾斜角度控制系统。仅两周时间,一套凝聚着青工智慧的添加剂残留收集装置便宣告完工。
装置首次测试便交出亮眼成绩单,成功收集了6公斤添加剂残留。据初步测算,当前添加剂接卸损耗率约为8.4%,每年“卸不尽”的残留量超1000公斤。若该装置实现常态化运行,预计年均创造经济效益3万元,同时显著减少危废处置量。
从“危废桶”到“效益桶”的转变,折射出基层青工在降本增效工作中的巧思与担当。下一步,南京栖霞油库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创新创效,让更多类似的小发明持续释放大能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