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在山野与图纸之间描绘梦想

2025-07-04 来源:中国石化报

李继岩,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管理部高级主管,中国石化优秀共产党员   

孙万芹 代俭科/文 朱克民/图

李继岩经常会把办公座椅向后转,望着墙上贴的济阳坳陷勘探形势图琢磨:“啥时候能把这张图都标成红色。”

这张图上,“红色”的范围越大,代表发现的探明储量越多、勘探程度越高。“这里是东营凹陷,我的主战场。”他指着图上一块红色聚集的区域向记者介绍。作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管理部高级主管,李继岩的研究方向是成熟探区规模增储。

“就是在勘探程度很高的地区继续找油。”他轻描淡写地描述自己的工作。勘探程度越高意味着越不容易出成绩,东营凹陷已进入精细勘探阶段,勘探目标“小、碎、隐、薄、散”。

但是李继岩不这么认为:“过去我们认为对砂砾岩体油藏的理论认识比较成熟了,但近几年勘探实践中,用传统理论认识指导井位部署‘时灵时不灵’,打了不少空井,说明我们的认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1年冬天,他和同事们走进山东淄博地区的山里,系统研究济阳坳陷走滑构造及其控藏作用。“越冷越是跑野外的好时机。”李继岩说。北方的山区,只有冬天植物覆盖最少,最适合观测山体。

一天爬二三十里山路,李继岩不觉得累。“我是从甘肃山区走出来的,爬山是刻在骨子里的技能,和同事们在爬山途中头脑风暴、思路碰撞是幸福事。”他笑着说。

一次次野外踏勘让李继岩和同事们对走滑断裂的识别标志、基本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对东营凹陷约5000平方千米的地震资料逐一查看、系统研究,最终发现了金家、樊家等多条走滑断裂带,落实与走滑相关圈闭面积近1200平方千米,在东部探区井位部署中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李继岩说自己是个怪人,喜欢在地震剖面图上“描砂体”,把自己认为可能是砂体的都描上去,然后再逐个分析、排除。他很享受自我否定的过程。“砂体意味着可能有油,我喜欢看剖面图,只要剖面上有异常,都要逐个分析,不放过一个砂体”。

在他看来,作为地质工作者,要践行“石油在地质学家的脑海里”这一箴言;作为党员,要多走一步、多想一点、多干一些。

今年4月,李继岩研究的课题刚结题,关于“沙三下发育湖底扇”,他提出:在博兴洼陷,过去认为孤立分布的像一个个土豆似的浊积砂体,现在认为是呈扇状分布的、连片的。“这是一个新认识,意味着能用更少的井把这一片控制住。”李继岩说。

记者也觉得李继岩“怪”。在他的办公区域,没有一株绿植,反而藏着一堆“石头”。他爱“石头”,经常去岩芯库看岩芯,一待就是一天。岩芯上的每一个花纹,在他看来就是一个沉积构造现象。白天盯着岩芯看,晚上回到办公室,就整理观察到的现象,查看对应的剖面图。

他说自己叫李继岩,岩石的岩,注定了就要跟地质勘探打一辈子交道。

从办公桌上拿起2025年勘探开发部署图册,将它摆在“济阳坳陷勘探形势图”旁边,李继岩身体贴着墙,举起胳膊,指着其中的几个“红圈”给记者对比:“这些都是近年新增的探明含油面积,我想让这张图越来越‘红’。”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