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石化已连续19年获得外部审计机构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这份成绩单背后有哪些关键支撑?
答:2025年3月21日,股份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毕马威对中国石化出具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这份成绩单源于我们20年来构建的组织、制度、监督“三位一体”内控体系。
一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健全两级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中国石化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伊始,即建立了“总部—企业”两级风险防控组织体系。总部层面,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逐步整合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职能,实行一体化管理;所属企业层面,各单位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明确管理部门和职能,推进风控内控一体化管理。
二是注重操作性和协调性,搭建两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应两级组织体系,中国石化搭建了“总部—企业”两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总部层面,为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动态更新,先后进行了20余次集中修订和补充完善;所属企业层面,按照“更严、更细、更具体”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三是推进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构筑“三道防线”内部监督体系。中国石化建立责任部门(单位)季度测试及企业年度自查、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抽查、审计综合检查的内部控制持续监督“三道防线”,搭建以合规性和有效性原则为基础、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兼顾结果与过程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
问:近些年,面对能源行业转型挑战和公司改革发展,中国石化的内控体系如何实现与业务深度融合?
答:我们立足公司发展全局,重点深入推进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规章制度“四个相结合”。
一是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在全面梳理各项业务和重大事项、认真分析关键环节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编制业务流程及控制矩阵的方式进行系统控制。
二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收集借鉴汇总形成的中国石化风险清单,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合规风险五大类一级风险,并向下延伸细分,形成93个二级风险、若干个三级风险,对已识别风险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确定各类风险差异化的容忍程度。
三是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相结合。根据系统控制的特点,完善系统状态下的控制要求,建立控制措施与系统业务流程的映射关系,使之更加明确、具体。
四是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相结合。以公司章程和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使内部控制制度尽可能地包容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与国际先进管理方法的融合。
问:中国石化如何通过内控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年来,我们始终将内控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效能的引擎,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现代化管控、持续发展“四种能力”。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党组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二是优化管理模式,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化工产品集中销售,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加快信息化应用,建立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平台、以易派客和石化e贸为代表的客户服务平台、敏捷安全的技术支撑平台等,提升现代化管控能力。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和《员工守则》,把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管理纳入内控体系,提升了持续发展能力。
问:展望未来,中国石化内控体系建设还有哪些新的规划?
答:当前,公司所处的经营发展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多。我们将切实增强风控内控意识,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以新时代内控体系服务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一是增强全员风控内控意识和能力。持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级人员风险应对能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管理领导人员,加强重大案例警示教育和风险理念培训;对于专兼职风控内控管理人员,加强风控内控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提升风控内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
二是持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以“全覆盖、强约束、严监管”为目标,对标先进,持续完善风控内控体系建设。加强新成立企业、合资公司、境外单位风控内控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内控设计,强化内控执行,加强内控监督评价,提升风控内控信息系统功能,提高在线监督水平。
三是坚决防控系统性风险。坚持“管业务必须管风险”,全面压实专业线条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强化重大风险评估,及时研判风险,严控重大风险,强化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本报记者 霍良振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