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媛 曹广耀 周柏康
在扬子石化一号门左侧,员工们上下班经过时,总能看到一个特别的柱子——红黄蓝三色柱。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一代代扬子人在这里挥洒青春,铭刻着扬子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近期,扬子石化《画里有话》栏目组,走访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全面了解了三色柱背后的故事及寓意。
“1986年,扬子石化筹建工厂大门,当时提出,设计要新、内涵要深。”时任扬子石化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龚仕文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这个承载着企业精神密码的三色柱,由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刘锦华工程师设计。面对挑战,设计师反复推敲,创造性提出了一个突破常规的不对称竖向构图方案。主轴线为新华东路,左侧标志区的核心部分由三根立柱组成,高度比例为7∶6∶4,立柱截面是六边形,用苯环的形状类比公司石化产品的基础特征,而红、黄、蓝三原色,又寓意着企业发展的多元融合。
做设计与写诗歌一样,贵在含蓄,要给人以无限回味、充分想象的空间。对于三色柱,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三色柱的平面结构是Y字形,代表扬子石化名字中‘扬’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另外,它也像我们那时候的厂徽,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三色柱的颜色红黄蓝,在艺术上是三原色,不同比例搭配起来,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装扮了万紫千红的世界。而公司生产的三苯、三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会通过不同技术,合成转化为千百种化工材料和无数的生产生活用品。”龚仕文讲述他理解中的三色柱。
扬子石化芳烃厂公用工程车间主任黄圣说:“这3个紧紧倚靠的立柱,就像屹立于扬子江畔40多年的扬子石化——我们一代代扬子人的‘家’。那逐级而上的高度,更象征着‘团结、拼搏、突破’不断攀登而上的扬子精神,大家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我眼中的三色柱,是奋进中的扬子人形象。红黄蓝三色,是石化人‘工作的颜色’。红色是管理者安全帽的颜色,黄色是一线员工安全帽的颜色,蓝色是工作服的石化蓝。‘柱’代表每一个人都了不起,都有挺直的脊梁。”扬子石化贮运厂党群工作室党群干事李维表示。
如今,三色柱,早已超越单纯的建筑功能,成为扬子石化企业精神的象征。它矗立在厂区大门一侧,如同一位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扬子人锐意进取的奋斗历程、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产业报国的使命担当,彰显扬子精神的代代传承。未来,它也将见证扬子石化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