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瑞
在南化公司苯胺作业区塔罐林立、管线交错的装置现场,“党员责任区”的红色标牌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上半年,作业区高质量完成3号硝化强分离降碱耗项目和硝化锅冷冻水替代循环水项目,实现硝基苯、苯胺增产增效,苯胺产品创效9044万元,为公司生产经营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年来,该作业区党支部35名党员如同精密的齿轮,紧紧咬合在硝化、还原装置的关键节点上,团结带领一线员工守牢安全环保底线红线,全力以赴降本增效。
关键时刻——党员既是“安全卫士”,也是“降本尖兵”
6月27日,1号流化床反应器前围满了眉头紧锁的技术人员,罐体内部列管结垢严重,对生产负荷提升造成影响。按照常规方案,需邀请第三方公司进行清洗,耗时久、费用高。
“让我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装置党员、技师吴勇挺身而出。他带领专业组7名党员,将20袋每袋25千克的柠檬酸手托肩扛运送到还原工序框架三楼,加入系统。随后,他们奔走在一楼至三楼间,通过取样分析数据,不断优化加酸点位置和数量。经过连续24小时的不间断作业,高质量完成了设备清洗,一次性省下清洗费用20万元。
这样的“让我来”在支部责任区已成常态。党员王涛自主攻关,在确保苯胺产品质量满足集仓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减少苯胺焦油采出时间,有效降低了原料消耗,年降本48万元。系统检修期间,党员邹星建议利用停运的2号硝化反应釜作为废水pH调节阀,节约采购成本24万元。据统计,近3年支部共开展党员攻坚创效项目42项,累计节约成本380万元。
岗位攻坚——党员既是“技术标杆”,也是“效益引擎”
苯胺装置中控室内的公示栏上,党员朱立敏的名字已经连续3个月占据“效益产品产量提升榜”榜首。他带领的班组不仅实现工艺指标“零超标”,更通过优化进料配比,实现吨产品原料消耗的大幅下降。
“支部搞‘低头捡黄金’,比的不仅是技能,更要比谁为公司省得多、赚得多。”党员郭强指着“低头捡黄金”建议表,上面记录着他提出的3项工艺优化建议,已为班组累计创效45万元。
在党支部的带动下,整个作业区掀起“低头捡黄金”热潮:一季度修复设备、管线漏点47处,减少物料损失20余吨;同时,党员们提出的“降低反应器温度减少天然气消耗”“循环水换热器清洗外委转自干”等12项建议,预计年创效超100万元。
7月10日,在苯胺中控室,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尹春荣紧盯电脑屏幕,新开发的智能联锁系统正在自动调节反应温度。通过智能调温,减少了反应波动,不仅降低安全风险,还使硝化转化率提升2%,每年多产合格物料120吨。该系统由技师创新工作室党员攻关小组历时6个月研发,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双突破。
3年来,支部党员累计提出创新成果47项,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效孵化器。
凝心聚力——党支部既是“战斗堡垒” ,也是“发展先锋”
“我承诺:班组的月度操作平稳率5次进入装置前两名。”年初,党员内操张铁锁郑重承诺并挂图作战。一季度,他所在的班组操作平稳率5次在4个轮班中名列前茅。
今年以来,支部引导党员开展目标承诺,通过承诺上墙、党小组点评,接受群众和党内监督,号召“一名党员树立一面旗帜,多名党员守住一块阵地”,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围绕季度目标,支部将其细化分解为19项39条具体措施,上墙公示,党员带头全力攻坚,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在苯化工部2024年度职代会报告上,一组数据格外亮眼:连续5年安全事故“零发生”,装置运行周期从300天延长至365天,吨产品成本下降8%,党员牵头的创效项目年贡献毛利1500万元……数字背后,有苯胺作业区党支部35名党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自身行动证明,当党建与创效同频共振,就能在市场寒冬中培育出效益的“暖春”。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