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沙海筑梦 我们在沙特建管道

——走进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沙特MGS三期项目

2025-08-19 来源:中国石化报


他们在沙特的大漠里建设天然气管道,是奋斗在“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走进他们,你会发现这是一群“笑着吃苦”的人:穿着厚重的劳保服作业,脸上却挂着质朴的笑;被风沙眯了眼,揉一揉继续干活儿;说起工程进度时,眼里的光比沙漠的烈日还亮——

杨 韦/图 杨 韦 杨 森/文

8月10日清晨5点,沙特中部的鲁卜哈利沙漠里,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空气里已有些许燥热的气息。

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沙特MGS三期项目部焊接二机组组长付民早早来到施工现场。他手持巡检表,仔细核查焊机线路和作业防护设施,确保开票员检查时零疏漏。“夏天施工,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付民笑着说道。

石工建负责的沙特MGS三期管道项目6包、7包工程,全长697.49公里,是沙特东西向天然气输送大动脉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项目是石工建成立以来承揽的单体合同额最大的项目,也是目前中国石化承建的最大口径油气管道项目。项目部建立一体化管理框架,引入先进设备,并积极践行“管理国际化、用工当地化”策略,促进项目建设质效提升。

为保障员工作业安全,入夏后,项目部实行严格的错峰施工制度。“午间三小时强制休整”制度让大家避开每日高温最肆虐的时段。

考虑到作业区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的特点,项目部精准调配运输车辆、特种车辆及通勤车辆,并配备加油车,为100多个作业点的770台设备补给燃油,确保高温环境下的施工链条始终高效顺畅。

为让员工和机器都能顶住“烤”验,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第九届感动石化人物汪宏辉带领技术团队经过多方对比和试验,在全自动焊机组采用了双冷却系统隔热防风棚和焊机主控制模块冷却系统,让焊工们保持充沛的体能,稳稳操控焊枪,焊口标准达到毫米级精度。

焊工刘师傅对此感触尤深:“以前焊枪握半小时就烫得直甩手,现在有了汪大师的这些保障,活儿干得更细了。”

施工一线,处处可见细微之处的关怀。

百米内就会有一个“清凉补给站”:遮阳棚下摆满冰水、电解质饮料、龙虎丹,2200多个水壶每天清晨装满凉白开,180把遮阳伞在作业点撑起移动阴凉。“Sinopec is good。”印度籍力工沙米尔举着灌满凉水的水壶说道。

食堂里的烟火气里同样藏着科学防暑的智慧。厨师长每天根据气温调整菜单,绿豆汤、冬瓜汤、柠檬水不间断供应。

目前,3000多名建设者奋战现场,在高温天气下实现安全与进度的双向共赢。该项目已完成208.92公里的管道焊接作业,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焊接公里数在项目群10家承包商中排名第一。

采访手记:坚守里的温度

杨 韦

这是我在沙特经历的第一个夏天。

每天一开门,滚烫的气浪就顺着缝隙猛灌进来——那不是寻常夏日的燥热,分明是敞开的烤箱。然而,踏入沙漠腹地的施工现场后,才算真正掂量出“高温”二字的千钧重量。

日头把沙面烤得发颤,每走一步都觉得鞋底在发烫。不过百步路,喉咙就开始发紧,每一次呼吸都像含着一团火,灼痛感顺着气管往下钻,连胸腔都跟着发闷。工地上裸露的管道更成了“隐形陷阱”。稍不留意碰上去,皮肤便会传来一阵热水烫伤般的刺痛。下意识地缩回手时,才惊觉这片沙漠的“脾气”有多暴烈。

可就是在这片连呼吸都觉得艰难的沙漠里,建设者们握紧焊枪的手稳如磐石。

一次采访中,焊工老张在我面前摘下防护面罩时,我盯着他下巴滚落的汗珠,飞快地按着快门。因为,再晚一会儿,那些晶莹的水珠就会悄然消散在空气里。

在现场,检验尺上的数字精准到毫米,“差一毫米都不行”,我不知道听过多少次。焊接三机组组长王志航对我说:“咱们建设的天然气管道,以后会有无数人受益,安全质量是最重要的。”他语气里的郑重,让我更懂得了坚守的意义。

那些被晒得黝黑的面孔,缝了又补的工服,被风沙磨破的手套,都成了这片沙漠赠予的独特印记,是刻满坚守的勋章。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