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怀念我的父亲“民烈子”

2025-08-1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方舟

父亲有个响当当的小名,叫“民烈子”。乡里乡亲都这么叫他。“民”是他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烈子”是我们湖南的老话,讲的是一个人性子烈,不服输、不信邪、霸得蛮。父亲这一辈子,从小到老,再到走,都活脱脱是这个名字的样子。

听大伯母说,父亲小时候就聪明,记性特别好,胆子也大。才上小学,就敢在乡亲们面前,站在学校院子里的板凳上,歪着小脑袋,把毛主席语录背得一字不差。长大后,他成了我们当地三樟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在那时候,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了。后来被推荐到县卫校培训,跟着毛先生学医。那些《汤头歌》《伤寒论》的医书,他读得烂熟。师娘常夸他悟性好,一点就通,讲起来头头是道。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乡亲们信得过的好医生。我记得本家有位刘义生爷爷,是正规的医学院毕业的医生,自己退休不看病了,家里人有病也只认我爸。他逢人就夸:“民烈子看病,有几把刷子!”

父亲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不光在年轻时候,老了也一样。2000年前后,他接手村里的公卫工作,得用电脑报数。六七十岁的人了,从没摸过电脑。我心想,这他哪能会啊?可熟识他的康石山叔叔说,我爸不懂就问,硬是学会了,报得一点差错没有。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我知道,七十多岁的他,没让自己落在后面。去年上半年,我生病在家两天没出门,大清早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你病了吧?”我问:“您怎么知道?”他说:“看你微信运动,几天都只走几十步,不是病了是啥?”没想到老父亲这样惦记着我,心里头一热,眼泪就下来了。

父亲做事吃苦霸蛮,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刚能吃饱饭,父亲就带着母亲,像愚公移山一样,起早贪黑,用最原始的手挖肩挑,硬是把老屋后头的一个山坡劈掉了一小半,挖出十多米高、四百多平方米的地基,在村里头一个盖起了上下十四间的红砖大瓦房。打那以后,他们好像尝到了勤劳的甜头,像水牛一样拼命干活,卫生室、病人家、田里、地里,来回奔波。听我堂哥说,父亲住院两个月期间,他们五六个壮劳力帮着照看田里的庄稼、地里的菜,还有家里的谷子、菜籽,都忙得团团转。堂哥说:“我们五六个都忙不赢,真不晓得七十多岁的叔叔和婶婶平常是怎么忙过来的!”

父亲对我们的管教和培养,那也是出了名的“霸得蛮”。我小时候读书偏科,语文好,数学差,没考上县重点中学。不少人劝我爸:“你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料,家里刚盖了房也没钱,让孩子回来跟你学医算了,别把钱扔水里。”父亲听了很不高兴,说:“我就不信我的崽读不成书!”找不到门路,他就硬着头皮,蹬着那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一趟一趟往县中学跑。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最终,硬是凭着他那股子“烈”性和真诚,打动了校长和老师,把我从落榜生变成了旁听生,又变成借读生,最后成了正式生。是父亲的坚持和“霸蛮”,让我不敢懈怠,一步步努力,才有了今天。我弟弟能当上副主任医师,也离不开他的鞭策和言传身教。父亲老了,喜欢跟人说,他有两个争气的儿子。其实,我们心里有愧。要不是有这样一个对我们从不言弃的父亲,哪来后来争气的儿子?

父亲最较真、最用力的十年,是在村里当干部的时候。他本来是个医生,性子耿直,其实不太适合当村干部。可我们村穷,找不出更合适的人,大家就推举他,让他当村支委、村主任、村支书,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带着大家修路、整田、搞产业,做了不少事,也受了不少委屈,有些村民不理解他。可他从不抱怨,总是说:“人心是杆秤,要对得起乡亲们投的票,对得起‘优秀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今年五月,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突然查出了胃腺癌,病情恶化得很快。在广州、株洲来回治病的日子里,懂医的父亲咬着牙和病魔斗,从来没放弃过。我小姑父和莉姐说,做热灌注治疗的时候,他两天掉了七八斤体重,特别痛苦。那时我正在参加集团在新疆等地巡视,父亲始终没开口要我回来。见到所有来看他的同志,他都微笑着打招呼。就是到了最后,亲戚朋友问他认不认得人,他还是咬着牙,清清楚楚地回答:“认得!”“谢谢!”问他还有什么要对儿女交代的,他只说:“要争气。”嘱咐孙辈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刚强的父亲,心里头也有特别柔软的地方。去广州治病前,他特意挨家挨户去看了村里那些他常照看的病人,动情地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大家看病了,以后你们要自己保重啊。”听乡亲们说起这事,我就想起小时候,父亲也常常让我骑在他肩膀上,挨家挨户去看病。来回的路上,他总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唱起《我的祖国》,他就特别有精神。父亲临走前一晚,疼得厉害。我趴在他身边,说起小时候骑在他肩头看病、他唱歌的事。虚弱的父亲听着,轻轻点头。我拿出手机,小声放着这首歌给他听。他干涩的眼角,慢慢渗出了泪花。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平凡却一生不服输的人。他这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用“一辈子做了三辈子的事”的劲头,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踏实的家。他用他特别的爱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滋养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给了我们不断向前的力量。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无比自豪!


(责任编辑: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