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君 通讯员 张 健
今年以来,中原石油工程已与71家企业牵手合作,1400名员工转岗,走上职业新赛道。在收获48封书面表扬信的同时,该公司吸引国家管网储能技术公司、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等头部企业主动接洽,人力资源市场版图不断拓展优化,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员工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面对人员老化、工作量收缩等结构性矛盾,中原石油工程以系统思维推进人力资源改革。今年初,该公司成立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全面统筹人力资源调配与优化,将“一企一策”攻坚指标写入年度“1号文件”,制定详细的作战图与时间表,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在组织架构层面,他们实施“三层两级”新架构改革,56个机构22支队伍完成“瘦身健体”的蜕变。通过推行“大岗位+AB角”模式,岗位总量精简35%,复合型人才占比提升28%,实现了岗位与人才的高效匹配。
该公司在一线推行带班制,培育“战地指挥官”,实施经管员共享机制,催生一岗多能型员工,“兵头将尾”成为创效主力。1838个岗位完成结构性优化,一线大班精干配置达14%,后勤集约化瘦身达15%。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中原石油工程实现了从“数量减法”到“效能乘法”的转变,人均创效能力阶梯式跃升。
激活人才蓄水池,才能有效推动内部大循环。该公司坚持“眼睛向内”,通过实施内部盘活、梯次调整、严控外委等措施,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源潜能。
目前,中原石油工程已有5000余人次在停待与攻坚队伍间有序转场,绩效考核撬动机关后勤516人次正向流动,真正实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同时,他们打破单位与专业壁垒,推动人力资源跨域柔性调配,1127人次实现跨部门、跨单位流动,385人通过转岗进入辅业、生产保障等新岗位,焕发事业第二春。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坚持自己能干的活儿自己干,63个外委项目成功转为自营,715名员工在设备维保、生活服务、广告文印等新阵地开辟事业线,节省外委费用6260万元,实现降本增效双赢。
面对市场多元化需求,该公司主动破界突围,以劳务输出开辟创效新路径,目前已与21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30人以上规模市场达15个,打造出11个示范点和6个“十百千”业务承揽项目,形成点多面广、多点开花的业务布局。
聚焦工程监督、安全监理等核心领域,中原石油工程与华东油气分公司和西南油气分公司等单位开展监督一体化合作,247名监督人员以专业能力赢得市场认可,成为创效中坚力量。
依托油气开发资质,该公司与宁东油田等单位合作,成功孵化出油气排采工等11个新岗位,优化盘活194人。
拥有18年钻井经验的柳德明,于2021年转型为采油工,经过4年历练,如今已成为中原油田春8采油站副站长。他的经历,正是公司与员工“双向奔赴、共破难题”的缩影。立足本地,中原石油工程精准对接油田用工需求,365名员工走上采气工、巡线工岗位,守护油田生产。
从机构重塑到内部盘活,从跨界远征到多元布局,中原石油工程以人力资源优化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