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孔令娜
近日,从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70228钻井队传来好消息,由该队承钻的庆煤1HF井目前已进入三开施工阶段,这是该队配套升级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后实施的第一口井,与原处理系统相比,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作业安全性也得到提升。
“好技术必然有好设备作支撑。我们通过对系统内部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物资装备管理中心装备管理技术专家高岩介绍道。
近年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全面推进物资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强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助力基层管理质量效益双提升。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24部70型机械钻机及3部50型机械钻机的电动化升级改造任务。
加大不同区域装备结构优化力度
8月14日,在中原油田卫77-5C1井施工现场,钻井一公司侧7队平台经理郭飞组织岗位员工正在开展“拆迁安”工作。而他们所使用的40型钻机是一款新能源钻机,目前主要服务于中原本部市场。
近年来,该公司为贯彻中国石化转型发展战略及设备智能化升级要求,突出物资装备“少而精”的特点,按照“市场需要什么,物资装备就配备什么”的管理要求,加大不同区域的装备结构优化力度,力争以优质设备来支撑保障市场开发需求。
“针对中原本部以中浅井、侧钻井为主的特点,我们配套动力匹配的钻机系统,避免‘大马拉小车’,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该公司物资装备管理中心经理李胜忠说。
这款40型钻机采用箱叠式底座和直立套装式井架结构,有效减少了搬迁车次和井场占用面积。配备永磁同步电机、绞车自动换挡等自动化动力系统,不仅解决了传统钻机能耗高、动力不足的问题,燃油消耗也降低20%,还可利用小功率发电机完成大功率起下钻作业,现场噪声控制在80分贝以下。
为优质钻井提供智能支撑
在塔里木分公司90109队顺北蓬2井钻井现场,工作人员只需启动钻井平台上的设备按钮,动力猫道系统便自动将管柱从地面传输至钻井平台。这是该公司推动自动化设备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工作缩影。
近年来,为提升基层安全管理水平,该公司按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控”的要求,2020年以来,加大对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力度,为优质钻井提供智能支撑。
“仅一个动力猫道系统就能减少现场操作人员两至三名,并节约配套车辆的使用,相当于1个钻井开次(阶段)就能节约劳务费1万余元。”塔里木分公司90109队平台经理阮君介绍,“如今,配合管柱自动化系统,工作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
据了解,该公司今年共计划为70部钻机安装动力猫道系统,并对其中15部钻机同步安装管柱自动化系统,实现设备智能化升级。
研发新设备,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
近日,在万里之外的乌干达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附近,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乌干达项目1503钻井队的3部钻机以低于55分贝的“静音模式”平稳运行,这成为中国装备在非洲多场景应用的生动例证。
该地区栖息着800余种野生动物,环保要求极为严格:施工噪声需低于居民区标准,设备颜色须与自然环境协调,夜间照明亮度也要避免惊扰动物。
“这3部钻机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是目前陆上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降噪效果最优、配套最完善的钻机之一。”该队平台经理闫献杰介绍,设备通过先进降噪技术将噪声控制在55分贝以下,配备的钻井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可实现废液、废物“零排放”。
去年10月,该项目使用的3部环境友好型智能钻机作为绿色环保标杆,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小而美”能源国际合作最佳实践奖,为中原石油工程“走出中原、走向世界”、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