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昊
“过去村里路难走、水难挑,遇到特殊情况,种的茶叶烂在地里。谁能想到,如今水泥路通到茶园边,山塘蓄水不用愁,屋顶的光伏板发电还能挣钱!”8月11日,湖南省邵东市斫曹乡马鞍堂村村民陈大爷在自家茶园里忙碌着,感叹村庄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湖南邵阳石油以央企担当为笔、民生情怀为墨,扎根乡土、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在湘西南的连绵群山中,邵阳石油在7个结对帮扶村绘就了“产业造血、生态提质、教育筑基”的振兴图景。两年来,他们累计投入58.9万元无偿帮扶资金,先后完成村道硬化12公里、修缮灌溉山塘9座、培育脐橙种植等民生项目12项。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邵阳石油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公司党委与帮扶村党支部建立联学共建机制,通过联合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宣讲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山乡落地生根。
在绥宁县庙湾村,修缮后的党员活动中心陈列着300余册党建图书,“红色文化墙”记录着村庄蝶变。党员每月带头参与“环境整治日”主题党日,村民李婶感慨:“每月清扫街道后,连娃娃们都学会了垃圾入筐。”
基建先行——打通乡村发展“快车道”
面对“行路难、用水难”等民生痛点,邵阳石油坚持“一村一策”,精准施策破难题:在邵阳县新亭村维修两处山塘、新增一处备用水源,300亩“望天田”变为高产田;为邵东市马鞍塘村修建500米茶园道路,茶叶运输成本直降3成;在隆回县七里村加固5处水塘,畅通300米“生命渠”,惠及200户村民;帮助武冈市司马冲社区完成200立方米滑坡淤泥清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洞口县东风村安装2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民的回家路。如今,晚饭后散步成了新风尚,村民赵大爷高兴地说:“现在夜里走路不用担心摔倒喽!”
产业造血——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
“自来水通到家,红薯还能加工售卖,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今年3月,在邵阳石油的大力帮扶下,邵阳县公屋村顺利完成2000米自来水管网改造,同时迎来了红薯深加工项目。村民周叔捧着新制作的红薯粉,脸上洋溢着喜悦。
输血更要造血。近年来,邵阳石油着力打造“基建+产业”双轮驱动模式。在新宁县长铺村建成500亩脐橙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0人就业,每户年增收6000元,在新亭村拆除42间空心房建设光伏电站,村集体收入从10万元提升至20.21万元。同时,通过消费帮扶采购茶叶、大米等农产品1.57万元,让“山货出湘”之路越走越宽。
教育赋能——点亮乡村未来“希望灯”
“再穷不能穷教育”已成为帮扶共识。邵阳石油连续两年向邵东市水东江镇捐赠教育基金共4万元,惠及120名学子,助力他们继续学业。在绥宁县庙湾村,他们通过“石化助学”活动捐赠图书500册、文具200套,新建的篮球场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志愿者还为村小学开设了9场安全教育课。“孩子们现在过马路知道左右看,还会教爷爷奶奶安全用电。”村小学教师王丽欣慰地说道。
从修路引水到产业兴农,从党建共建到教育帮扶,近年来,邵阳石油持续深化“输血+造血”并重的帮扶模式,助力帮扶村走稳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石化力量。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