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公司SINO-35队在SHAYBAH区块沙漠腹地承担贝克休斯大包项目。
中外员工拉起“共建一带一路 打造石化品牌”条幅,表达合作共赢心声。
员工默契完成接钻杆。
收到甲方颁发的奖杯,井队员工一起庆贺。
乌干达项目1502钻井队作业现场。
三十年劈波斩浪,闯出“为生存而超越”新天地
三十年砥砺奋进,铸就“国际化发展”辉煌篇章
三十年栉风沐雨,树立“一带一路”铁军品牌
做得大高质量发展期
(2021年至今)
确立了“国内做优强保障、海外图强创效益”的发展思路,形成“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延伸产业链、探索新模式”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精细管理,管理效能和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行得远高效发展期
(2013~2020年)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沙特市场钻机规模达36台,年产值超3亿美元;科威特新增钻修井机15台,形成又一超亿美元市场;非洲市场连片发展;哈萨克斯坦市场深度参与上下游一体化服务项目。
站得稳快速发展期
(2001~2012年)
全面对接国际化管理体系,推动海外市场从单兵作战向多边合作转变,从低端劳务向技术服务转变,从谋求生存向寻求突破转变,开启了“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创效为目标”的发展轨道。
走出去初创探索期
(1994~2000年)
确立“立足中原、走出中原、发展中原”战略定位,提出“为生存而超越”的口号,组织钻井、物探、作业、测井等专业队伍勇敢出击。
自1994年拉开进军国际石油工程市场序幕、1996年第一支钻井队走出国门,中原石油工程深耕海外市场30载,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卅年时光荏苒,“走出去、站得稳、行得远、做得大”承载了海外干部员工温暖质朴的石油情怀,镌刻了铁军将士经略海洋的深刻印记……
回顾30年奋斗史,中原石油工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打造国际一流为目标,秉承“规范管理、互利双赢、扎根海外、长期发展”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市场优布局、抓运行提效率、抓精细增效益、抓安全筑防线、抓队伍强本领,形成了具有中原石油工程特色的海外发展模式。
走出了一条国际化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石油工程队伍,中原石油工程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超越”的铁军精神,在国际舞台与国际知名油服公司同台竞技。
该公司先后成功开辟了28个国家市场,当前海外队伍规模发展到112支,60支钻修井队伍分布在沙特、科威特等高端石油工程服务市场,占全部钻修井队伍的68.18%,构建了适应长期发展的市场格局。30年来,该公司累计开钻8000余口,进尺1600余万米,新签合同额143亿美元,产值769亿元,连续19年入选ENR(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2025年位列第94名),先后成为沙特阿美公司陆上钻井主要合作伙伴,法国道达尔公司全球主要钻井承包商,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公司在中东、北非首选钻井承包商。
走出了一条品牌发展之路
中原石油工程以卓越业绩铸就品牌亮度,以文化融合提升品牌温度。30年来,累计创纪录300余项,收到甲方表扬信900余封,多次刷新中国石化钻井队年进尺最高纪录。沙特公司包揽沙特阿美公司2023年度陆上钻机综合业绩排名前三名,创进入沙特市场以来历史最好成绩;苏丹公司乌干达项目1503队获得“道达尔2024年度全球最佳陆上钻井队”荣誉称号;公司乌干达集成化智能静音钻机项目荣获“小而美”国际合作最佳实践奖,成功将ZPEB、ZPADC打造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此外,该公司以文化融合为纽带,尊重员工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设置中餐与当地员工餐厅,参加当地斋月慈善活动,邀请外籍员工参加贴春联等传统活动,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负责任、有温度的企业形象。
走出了一条精细发展之路
国际化竞争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现代化管理能力的较量。中原石油工程坚持“国内统筹、国外统一”,整合区域市场资源,打通沟通协调壁垒,主动对接国际化管理标准,深入推进精细管理。
该公司建立境外公司后勤保障基地,健全“物料池”“装备库”“科技仓”支撑保障体系,装备利用率达95.08%。深挖管理潜力效能,多渠道推进降本减费,通过修旧利废、自主修理认证、压缩人工成本等措施,调动全员挖潜积极性,平均年度降本增效4000余万元。组建钻井、作业、固井、钻井液等专家团队,实现境外公司与专业化公司协同配合,为一线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持。聚焦群众性创新工作,设立崔春波创新工作室、刘荣华创新工作室等,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19项,其中50余项应用于生产,年节约成本100余万元,激发了全员创新潜能,为安全提速、平稳创效提供有力支撑。
走出了一条安全发展之路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中原石油工程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系统工程统筹推进,构建以现场为中心的安全环保机制,实施“交报询领”风险管理,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员工现场培训,持续增强现场高风险作业管控及应急处置能力。
该公司以HSE考核为抓手,结合基层队“343”考核和安全记分机制,健全现场负面清单和基层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安全闭环管理。建立境内外一体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在苏丹武装冲突、也门撤侨等危机中,干部员工以临危不惧的强大心理、冷静沉着的应急素养、应变果敢的行动担当、守望相助的堡垒力量,数次演绎现实版“万里归途”。苏丹公司乍得项目部被授予公共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走出了一条赓续发展之路
国际化事业的持久生命力,在于人才的支撑与精神的滋养。中原石油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始终以石油精神、石化传统铸魂育人,推进“引储培用”全链条协同模式,建立“1+3”培训工作体系,构建8大主体专业、100个岗位能力模型,每年培训1.5万人次,锤炼技能本领,持续打造基业长青的海外铁军。
该公司打通人才选用壁垒,“公开选拔+定向培养”双轨驱动,保障人才队伍有序接替。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激励力度,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海外员工成为石油精神的践行者、石化传统的传承人。30年来,该公司先后培养出一、二级涉外总监86人,三、四级涉外总监288人,涌现出宋保健、吴修国、袁新等劳动模范,成为公司海外事业发展的楷模。海外干部员工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劈波斩浪、建功立名。
展望未来,中原石油工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和石油工程公司工作部署,锚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愿景目标,持续推动市场布局、管理效能和品牌价值全面升级,积极培育数智化发展、技术服务和优势产品增长极,着力提升国际化战略运营、跨文化融合管理、核心技术攻坚、资源整合协同和风险应对能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扛稳央企担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内容由杨 君 仝道丰 王世英 提供)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