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企业 · 动态

4875米井下的“高温突围战”

2025-09-17 来源:中国石化报

王 鹏 张翔霞

“温度172摄氏度,比预计的还高2摄氏度!”日前,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ZYCJ310测井队技术员刘玺盯着地面系统面板显示屏上的数字焦急地说道。在4875米深的方5井井底,60兆帕的压力裹挟着热浪,考验着测井仪器。

该井是一口预探井,产出的剖面数据至关重要。“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这片构造的含油气评价。”队长杨涛说,“500米长测量段要测8条流量曲线,仪器得在170摄氏度以上‘硬扛’,这是场硬仗。”

其实早在3天前,仪器房里就已打响“前哨战”。仪保车间工程师贾爱军强调:“这个新密封圈必须在175摄氏度试验都不变形,井下使用才靠谱。”

“能不能让仪器少待半小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喻辉指着设计稿,“试试高测速模式?只要曲线连续,就能缩短井下时间。”施工方案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经过反复推演,最终将方案细化到每一分钟。

终于,第一趟仪器下井了。“遇阻!4840米!”操作手宋群亮的喊声让井场瞬间安静。起钻后,仪器屏幕上的曲线果然出现了乱码。“常规三参数测井仪扛不住,换七参数仪器!”杨涛当机立断。

第二趟仪器缓缓入井,刘玺严格把控每秒0.8米的测速,他说:“按优化后的参数,刚好能连续录完8条曲线!”当仪器重新从井口升起,夕阳正把井架的影子拉得很长。

刘玺举着资料验收中心反馈回来的验收报告十分激动,这些数据比大家之前预想的更清晰:“成了!8条曲线全合格!咱们打赢了这场‘高温突围战’!”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