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工程院 深耕特深层钻完井技术降本提效

2025-09-23 来源:中国石化报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聚焦科技降本,构建全链条创新机制,在特深层钻完井技术方面成效尤为突出。借助“大兵团”作战机制,工程院攻关形成了“地质—工程”双驱降本技术体系,支撑了顺北等区域超深特深层勘探突破及产能建设,155口超8000米井平均钻井周期缩短38%,单井成本降低超千万元。

张洪宁

9月17日,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键式电动控压设备在西北油田顺北油气田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预计可将气侵等复杂工况处置时间缩短80%,为高压气井提供多层技术装备安全保障。这是工程院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降本的生动实践。

工程院锚定科技降本目标,深化四链融合,构建“基础—产品—转化”全链条机制,近三年通过技术创新累计助力油田降本数十亿元。

其中,特深层钻完井技术体系成效尤为突出,突破了一批关键装备、工具、仪器及井筒工作液的技术瓶颈,支撑了顺北等区域超深特深层勘探突破及产能建设,单井平均周期缩短38%。

深层超深层钻井普遍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及复杂岩性、复杂流体和复杂应力的“三高三复杂”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使得深地钻探犹如蒙眼走钢丝,传统技术对地下压力系统往往存在比较大的预测误差。

面对挑战,工程院研究团队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坚定不移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借助“大兵团”作战机制,工程院与兄弟单位协同攻关,构建了“地质—工程”双驱降本技术体系。他们首创的碳酸盐岩孔隙压力预测模型,将地层压力预测精度从70%提升至89%;攻关的井震融合随钻技术,实现钻头前方百米地层透视,曾成功预测某井6处漏层,助力企业节约堵漏材料费400余万元。

与此同时,工程院开发的钻井优化设计软件,集成12类地质参数,使井身结构设计从安全冗余转向精确适配,助力超深井井身结构持续优化,实现源头降本;研发的耐220摄氏度水基钻井液体系,使重晶石沉降率从10%降至3%,单井减少材料损失超千吨。

截至目前,工程院研发的技术体系已成功支撑顺北等区域155口超8000米井建设,钻井周期较攻关前平均缩短近百天,单井降本超千万元。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