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汉油田,有这样一个班组,他们不是水手,却以船为家,他们不是渔民,却时刻关注着这条蜿蜒千里的汉江。

在汉江红旗码头,停靠着两艘钢制结构的趸船,是江汉油田能源公司供水车间一级泵站,是油田唯一的取水源头,守护着油田及周边地区30万人口的饮水源头,已为油田服务50个年头。

9名石油员工日夜坚守,担负着从汉江取水向二级泵站输送水源的任务。日设计取水能力20万立方米。


洪峰来临,他们冲锋在前

每年的六月至十月份,是汉江汛期。亦即趸船的“安全大考”期,他们24小时值班。

今年9月2日,受上游强降雨天气,汉江水位持续上涨。一级泵站水位以50-100厘米/小时的速度开始猛涨。湍急的洪水从上游席卷着大量杂草、树枝、浮桶等漂浮物冲刷到船体四周,缠绕在趸船锚链、钢缆上,江面顷刻间像倾倒的垃圾场,成吨的杂物威胁着趸船的安全。

他们用镰刀、勾草杆、耙子,不停地勾除杂草。水位上涨,锚链绷得过紧,缆绳抗压不够,摇臂就会受损。他们随着绞磨机缓慢地转动,拽紧钢缆,使出全身力气将千斤重的锚链放长一环环放长,直至100多吨的趸船稳稳定在江面上。

船体每升高30公分,收放锚链的工作就要再操作一次。七个小时的鏖战,他们累计投放锚链36次,调整钢缆4次,抢修水泵3台次,清除杂草10余吨。

饭点大家轮流吃,累了就倒在值班室的地板上打个盹。长期这样的工作,让一些同事患上胃病、肠炎。消炎药、胃药、止泻药是汛期必备。

从汛期开始到结束,班长覃波一直没有回过家,时刻关注水位变化。“我是班站,必须冲在最前面。”这是老班长教他的。患有双肾结石的他,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引起双肾积水住进了医院。


条件艰苦,他们迎刃而上

趸船上的条件恶劣。

夏季,趸船上的温度高达40多度,甲板被太阳晒得烫脚。夜晚,毒虫蚊蝇顺着趸船上的灯光一拥而上,水蛇顺着管道爬上船板,稍不留神就会踩到。经常被隐翅虫咬得整条腿全部红肿溃烂,脓液顺着腿子往下流。

冬季,寒风凛冽,冷如冰窖。雨雪后的船檐边挂着5米长的冰凌,甲板上湿滑的冰面,他们扶着船护栏,步履前行。

趸船狭窄的空间里配有值班室、工作区和休息区。休息区仅有一人宽的过道,休息室里放下两张高低铺的单人木板床和一个木桌。工作区的六台水泵机组轰鸣,巡泵维护必须带上耳塞。

他们与趸船相伴,把寂寞当作一首歌,把坚守作为一种职责。


守护取水源头,他们职责担当

每天2小时一次巡检,对船舱、锚机、锚链、钢缆、水泵、摇臂、防堵吸头等设备、设施进行了细致检查。

船上的每一根锚链、每一根钢绳、每一台水泵、甚至每一颗螺丝,大家都了如指掌。

防堵吸水口、摇臂、配电设施、岸边缆桩……一点点漏水或变形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常年的水上作业,他们的皮肤黝黑,双手全是老茧。他们夜以继日地坚守,诠释了自己对这份职业的职责担当。

五十年的坚守,他们早已习惯了水上的摇晃感,下船后脚踏实地站在地上反而没有踏实感。这是他们的职业病。

“守护油田取水源头,保护国家一级水源”“保水就是保生产,保水就是保民生。”这就是一级泵站全体员工的相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


文图提供:楚学朋 苗笛 宋国梁

责任编辑:刘锦妍

题图设计: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