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茜 李欧 图/林江海 尹国健
初夏,海水拍打着黑色的岩礁,一垄垄火龙果田上闪着耀目的灯光,夜幕下流光溢彩……这里是广东湛江的岛外之岛——硇洲岛,也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
硇洲岛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风景秀丽。
夜幕下的火龙果田。
要登上硇洲岛,需要先到达湛江市的东海岛,再从码头乘轮渡前往。在闭塞的交通条件下,岛上居民世代以捕鱼、种植为生,产业相对单一,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中科炼化位于东海岛石化工业园区内,与硇洲岛隔海相望。
近年来,中科炼化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选派干部前往硇洲镇开展帮扶工作,北港村驻村第一书记莫业志便是其中之一。
据莫业志介绍,北港村村民早年以种植香蕉为主,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产品,造成土地板结酸化,香蕉患病减产,很多农户都出现亏损。正在村民们手足无措之时,中科炼化工作队配合政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种植更适合海岛环境的火龙果。火山地质条件下的土壤种出的火龙果个大、味甜,市场行情一路飘红。
硇洲岛火龙果喜获丰收。
火龙果种植极度依赖电力供应,只要有灯光,火龙果就可以“全年无休”快速生长,一茬接一茬地收成,实现增产又增收。去年年底,受村里电力供应不足的影响,北港村部分火龙果种植户面临被迫减产的风险。为解决果园用电问题,莫业志在供电局和种植户家奔波协调两个多月,终于在春节前解决了电力扩容增量的问题,帮助种植户赶上了春节期间的一波“行情”。
火龙果种植园内夜间催花补光实现错峰产果。
“今年,中科炼化将投入40万元帮助北港村打造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让火龙果成为这里名副其实的致富果。”莫业志说,除了帮扶发展火龙果产业外,去年中科炼化还捐赠4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黑山羊养殖项目,打造“火山羊”特色品牌,并将每年额外的创收用于为村集体和困难户分红。村民们腰包鼓了,笑容多了。
水草丰茂的硇洲岛放养的黑山羊,肉质细嫩,脚腱壮实,全身是宝。
中科炼化驻镇工作队向农户了解黑山羊养殖情况。
硇洲岛海边的渔船。
既要物质“富口袋”,又要文化“富脑袋”。“我们采用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双管齐下的方式,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序衔接,取得较好成效。”莫业志介绍说。
中科炼化在北港村先后投资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中科文化长廊,完善村民活动广场设施,美化周边环境。建成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但为服务村民提供便利,也成为中科炼化党团员赓续红色血脉、开展志愿服务的前沿阵地。不到一年时间,就有100多名党团员上岛服务。中科炼化工作队还对硇洲岛上的9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帮扶部分小学完善教学设备及体育设施、修缮图书馆、增加文体活动用品等举措正在积极推进中。
“让岛上的学生用上新操场、教师用上新电脑,无论这里的孩子以后是走出海岛,还是留下建设海岛,他们都值得有更好的未来。”莫业志说。
建成后的中科文化长廊成为居民休闲、学生集体活动的热门打卡地。
中科炼化志愿者向学生捐赠文体用品。
中科炼化志愿者在硇洲岛港东小学开展志愿服务。
一项项硕果,既是中科炼化与硇洲岛结对帮扶、缔结深厚情谊的见证,也展现出国有企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责任担当。
“东海和硇洲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一个世纪以前,闻一多先生曾在《七子之歌:广州湾》中这样写道。如今的硇洲岛,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这座与中科炼化山水相望、血脉相连的“岛外之岛”,振兴之道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