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海上作业队有队员77人,其中党员34人,管辖着30万吨级海上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下称单点),负责原油接卸中转、设备维护等工作他们在风口浪尖磨炼本领,单点投用29年来,累计接卸油轮1400多艘、原油2.6亿吨。他们主动参与海上救助,先后87次救出搁浅船只,救助海上遇险者1000多人次,被称为“中国最温暖的港口”“南中国海不穿制服的救援队”。
2月26日一大早,红彤彤的太阳刚从海面升起,茂名石化海上作业队党支部书记黄裕雄就早早候在了水东港码头,准备迎接“将士”凯旋。只要没有带队出海,他都会在码头迎、送出海作业的队员,这是海上作业队多年来形成的传统。
“就像父母在村口迎我回家、送我出门一样,很温馨、很感动!”海上作业队青年队员尹吉良感慨。
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细节,由77名队员组成的海上作业队凝聚成了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锻造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海上铁军”。
这支“铁军”管辖着30万吨级海上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负责原油接卸中转与单点日常维护。单点作为深海中的浮动码头,从设备到技术全部从国外引进,而且不同海域特点、不同海况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接卸,没有固定模式可借鉴。海上作业队员们在风口浪尖磨炼本领,成功驾驭了这套系统。
主任技师孙铁用“绣花”功夫钻研,摸索出一套适合茂名海域特点的操作技术,使油轮系泊和接管时间由投产之初的5到8个小时,缩短为1小时甚至40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全程紧盯卸油操作,摸索出将油轮里的原油卸干榨净的办法,一分一厘抠效益。
单点长年漂浮在距海岸15海里远的深海,一次出海作业,往往要在海上漂浮十天半月。缺席孩子成长、家人生病无法陪伴在身边,成为一名海上作业队员,就意味着要把这些遗憾埋在心底。
在海上工作,除了寂寞的坚守,还面临着惊涛骇浪的挑战。在南海弄潮的作业队,另外一个职责就是海上救援。
去年6月,茂名籍渔民小肖因为渔船失事,在海上漂流了6个多小时。绝望之际,他被闻讯赶来的海上作业队员救起。29年来,海上作业队先后87次救出搁浅船只,救助遇险者1000多人次。
这些年来,海上作业队除了参与海上救助,还利用工余时间为渔民护渔、为过往轮船护航,因此被称为“中国最温暖的港口”“南中国海不穿制服的救援队”。去年底,作业队被授予“国家海上搜救年度先进单位”称号,并连续14年被评为粤西地区“两防一救”先进单位。
29年来,作业队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守护生命的大爱,坚守“中国第一点”。这群铁一般的汉子笑对磨砺:“让大海告诉你,我们的爱有多深!”(龙泰良 张亚培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