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恩,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荆门石化首席技师、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同事们把他比作“沙漠里的骆驼”,再累也能咬牙坚持,总能凭着灵敏的“嗅觉”解决问题。从事机修钳工32年,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郭振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0余项,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6000余万元。
1月28日,正月初七,郭振恩穿着满身是油的工作服,拖着疲惫的身体刚从装置现场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牙牙学语的女儿的视频——两天没见到爸爸的女儿想他了。两天前,聚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齿轮泵减速机因故障停机。凌晨两点多接到紧急求助电话,郭振恩立即赶到现场,忙碌到天亮,直至机组重新开机正常才离开。
这种事情对于郭振恩来说已习以为常。为了能正常生产,他曾经19个小时在生产现场处理设备故障;为了关键机组的安装,他也可以连续6个月不休息一天。同事们把他比作“沙漠里的骆驼”:别人干活儿累得受不了的时候,他还能咬牙坚持下去;别人找不到故障原因的时候,他总能凭着灵敏的“嗅觉”解决问题。
“别看那些设备都是冰冷冷的,但冰冷冷的设备开起来就有生命。机器修理钳工就是给设备看病、做手术的医生。”郭振恩说。优秀的钳工能通过一双灵巧的手,将零件装配精度提高到极致,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郭振恩就是能将手工制作组合装配件的精度误差控制在头发丝四分之一的人。
荆门石化制氢装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无级气量调节系统节能改造是公司2022年的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022年8月4日,室外气温高达42摄氏度,处于露天场所的压缩机设备表面已被晒得滚烫。机组在安装无级气量调节气阀后,缸体振动值增大,反复查找原因,振动始终未能消除。大家又找到了郭振恩。
汗水、油渍浸湿了工作服,但郭振恩的眼神始终坚定专注。检查、安装、复盘讨论,再一一排除。为了尽快找到事故原因,他吃住在现场。最后,郭振恩提议,在压缩机的二级出口管线到三级缸入口缓冲罐的法兰处,增加一个孔板来减少气流脉冲对机体振动造成的影响。8月10日11时,再次试机开机正常,机组运行平稳。
郭振恩善解难题,为企业创造效益。他采取“以热攻热”的方式,改循环水冷却为蒸汽冷却,机泵密封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三天增加到半年;加氢装置一台压缩机汽封密封泄漏,经常造成油箱润滑油乳化,他设计增加了一道汽封管线,节约费用20万元。
“未来,我将继续围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设备难题,改善设备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周期。还要继续培养更多的工匠团队,不断提升转动设备维修队伍的技术水平。”32年风雨春秋,郭振恩以执着和奋进,坚定前行在创新的路上。(陈艳 童继红 刘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