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潜心科研30多年,围绕我国油品质量快速升级及炼油产品结构调整需求,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郭蓉牵头研发的柴油加氢催化剂,不仅为我国不同时期柴油质量升级保驾护航,更因重要的理论创新赢得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赞誉。
“科研取得突破的时候,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刻。”这是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郭蓉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工作32年来,郭蓉不服输、不怕苦、不怕难,围绕我国柴油质量快速升级及炼油产品结构调整需求,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她牵头研发的柴油加氢催化剂,不仅为我国不同时期柴油质量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更因重要的理论创新赢得国际同行的肯定和赞誉。
1991年,大学毕业的郭蓉被分配到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在这里,她接触到催化剂制备的全流程工艺,为今后的科研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1998年,她带领团队试验了几百个溶液配置方法,终于配置出了可提高劣质柴油加氢脱氮效率的新型活性金属浸渍液。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催化剂,满足了柴油加氢装置加工劣质柴油和扩能改造的需求,满足了同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多产柴油的需求,在国内40多家企业50多套汽柴油加氢装置实现工业应用。
正当郭蓉牵头研发的催化剂得到市场一致好评之时,一盆冷水泼来。2007年,国外机构评价显示,她研发的某款催化剂性能一般,顶多算二级催化剂。“这不可能,原因在哪里呢?”经过认真分析,郭蓉发现国外公司使用了结构更复杂的油样进行测评,而她送检的催化剂是按照国内条件研发的,脱硫效果受到影响。她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提出了烷基转移脱硫创新方法,并在此理念指导下开发了高温下稳定性好、烷基转移脱硫功能强的FHUDS-5催化剂,可适应更加苛刻油品的超深度脱硫,被英国BP等多家国外石油公司评为世界一流或顶级,从而使中国石化柴油加氢催化剂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在此基础上,郭蓉提出了与国外级配方式完全相反、可强化烷基转移脱硫功能的不同类型柴油深度脱硫催化剂级配技术。“你这样的模式,与国外是相反的,能行吗?”面对质疑她并未退却,带领团队说干就干,可强化烷基转移脱硫功能、降低氢耗并延长装置运行周期的不同类型柴油超深度脱硫催化剂级配技术旋即问世,颠覆了国外一直沿用的级配模式。国内炼油企业普遍反映,氢耗可降低15%左右,运行周期延长30%以上,成为柴油质量升级的主流技术。
截至目前,郭蓉团队开发的16个牌号的加氢催化剂已在国外13套、国内300多套次柴油加氢装置中应用,加工能力超过1.2亿吨/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为我国柴油质量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孙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