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清,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石化化工工艺高级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中专学历到聚烯烃领域科技领军人物,40年来,吴文清始终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一次次打破“洋枷锁”,让国产替代变成国产超越,推动我国聚乙烯技术实现三代跃升。
3月,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建设工地,料峭的海风里夹带着泥土的气息。
看着一套套现代化的化工新材料生产装置初现雏形,吴文清心里别提多开心。
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吴文清就积极参与乙烯下游装置设计攻关,其中30万吨/年气液法聚乙烯生产装置所用技术,就是他带领团队历经7年开发的国产自有技术。去年8月,他带领团队在天津石化聚乙烯装置,用全国产化茂金属催化剂开发了聚合技术及茂金属聚合产品,为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生产高端新材料提供了又一重要技术保障。
“我要抓紧时间,为新建项目研发更多的‘专精特新’产品,让更多国产替代变成国产超越。”吴文清说,他要为天津石化建设世界级炼化基地贡献力量。
择一事,终一生。40年来,吴文清致力于聚烯烃成套技术创新攻关,推动我国聚乙烯技术实现三代跃升。从大西北的放羊娃到聚烯烃的业界翘楚,吴文清把这份执着的爱演绎成了精彩人生。
20世纪末,国内已有5套规模相近的乙烯装置,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扩能降成本求发展。然而,乙烯要扩能,下游聚乙烯装置的产能是瓶颈。彼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石化工业气相法聚乙烯冷凝生产技术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最佳手段,但技术引进费用高达400万美元。直到现在,吴文清仍然记得被“卡住脖子”的痛。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从那时起,吴文清下定自主研发的决心。
为把洋装置搞懂摸透,只有中专学历的他通读外文资料取真经,渐渐地从吸收理解洋技术,到成功开发中国石化自有技术——气相法聚乙烯冷凝技术,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天津聚乙烯装置产能翻了一番,实现了我国聚乙烯技术第一代跃升。运用该技术,国内推广建设了8套装置。该成果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他带领研发团队向更高端技术国产化发起挑战,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成套技术开发让天津石化“走高端技术路线,打差异化品牌产品”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我国聚乙烯技术第二代跃升。
近年来,吴文清向世界领先高端新材料发力,成功研发乙烯原位自增强聚合成套技术。该技术代表了当今聚乙烯高端新材料重要发展方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推动我国聚乙烯技术实现第三代跃升。
三次跃升,吴文清,一路奔袭。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少把感情挂在口头上。什么是爱国?我理解,爱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实实在在地把该干的事干好。”
吴文清,就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干事。(柴润金 蔡蕾蕾 张训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