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亿方中原储气库群建设攻关团队,有效发挥多学科团队作战研究的优势,探索性研究4项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中国石化复杂多类型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部分技术国际领先,整体位于国内先进水平,为“十四五”规划的百亿级储气库建设打开了新局面。
储气库被称作地下“天然气银行”,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基础性设施。根据集团公司安排,中原油田2021年承担卫11、文13西、普光清溪场、白9等4座储气库建设任务。为此,中原储气库群建设攻关团队依托集团公司重点项目——“百亿级储气库群建设工程”,全面开展技术攻关。
“在此之前,我们建的文96储气库和文23储气库,都是枯竭砂岩气藏类型,经过近10年摸索,具备了一定的建设运行经验,但是‘十四五’规划的区块类型复杂,2021年要建的4座储气库除了卫11储气库外,其余的储气库类型复杂多样,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百亿级储气库群建设工程”项目长牛保伦说。
攻关团队发挥多学科团队作战研究的优势,加强科研现场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下地面一体化无缝衔接攻关,在枯竭砂岩气藏建库技术体系基础上,探索性研究常规气藏建库、强边水气藏型建库、高压碳酸盐岩裂缝气藏建库、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协同建库等4项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初步形成中国石化复杂多类型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部分技术国际领先,整体位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技术实施过程中,攻关团队按照“科学设计、严格审查、及时调整、严控投资”的原则,兼顾储气库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根据储气库气藏特征,从钻完井工艺、老井封堵工艺、地面工艺、站址选择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进行队伍、运行、技术方面的全面优化,严格落实专家会审制度,从源头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储气库建设投资。
在运行过程中,他们特别加强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努力提高开发效益。建立了分工明晰、责任到人的运行机制,分别成立现场实施小组,有专人负责,任务责任到人。通过月度总结、现场沟通、交流比武等形式强化研究人员与现场实施技术人员的定期、及时沟通,加速科研到生产的转换。
目前,中原油田已建成卫11、文13西、普光清溪场、白9等4座储气库,新增储气库能力11.89亿立方米,占到了中国石化新增储气能力的57%,超额完成集团公司安排部署的储气能力建设任务,一次性投产成功。
“卫11储气库建设周期由18个月减少至8个月,撬装化率达96%,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10%,均创国内同类型储气库建设新纪录。”攻关团队带头人朱德智说,“十四五”期间,中原储气库群库容规模将达220亿立方米,不仅仅将担负起区域调峰保供重任,还将为京津冀、雄安新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刘贤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