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为,女,1976年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九江石化运行四部技师内操,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从宾馆服务员到焦化装置操作工,她用17年的勤奋钻研和不懈努力,成长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独创“六步操作法”,破解了企业生产难题,创新成果创效1200余万元。她用自身经历证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月28日20时,九江石化焦化装置照例进行焦炭塔切换。切塔的十几分钟是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波动最大的时候。九江石化运行四部技师内操郭大为认真盯着DCS仪表监控上的关键数据,将蜡油的自动调节改为手动。面对新旧塔切换、油气量大幅波动的冲击,她不慌不忙,提前预判,一点点地将气压机的转速提起来,再将蜡油的循环量慢慢降下来……40分钟后,切塔操作平稳完成。
“郭姐,明明可以用自动调节,你为啥每次都手动调啊?”“自动调节就像急刹车,车子急开急停肯定不好。只有提前预判、匀速驾驶,车子才能保持良好状态。装置也是一样,调得越精细,开得就越平稳。”对于青工的提问,郭大为细细讲解。
这个精细严谨的习惯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2005年,九江石化焦化车间组建,已在公司从事宾馆服务工作11年的郭大为,响应公司创业号召,转岗到焦化装置成为一名操作工。
她说自己第一次走进生产装置就觉得“怦然心动”:“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在高高的炼塔上、在信号闪亮的操作台前,创造价值、成就自我的感觉。”
然而,隔行如隔山,转岗并非易事。为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郭大为白天跑现场摸流程,晚上啃理论知识、画图总结,不懂的地方就追着师傅问,然后再到现场一遍遍确认……
学习是场耐力赛,“不在乎你开始跑得有多快,而在于坚持得有多久”。一次参加集训,面对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高密度学习,郭大为画的流程图总是最标准的,连一个位号、排空点都没落下。因为她每次理论考试都能得满分,大家称她为“郭一百”。
工作中,同事们总能看到郭大为拿着个小本子时而记录时而琢磨。为消化吸收苯乙烯焦油的知识难点,她能连续几天在装置现场反复研究调整,直到拿出合格的试验数据。
焦化装置工作苦,每24小时就要进行一次焦化塔切换。365天,天天如此。郭大为坚持了下来,还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丰富经验,归纳出“六步操作法”。该操作法提高了操作平稳率和产品质量合格率,有效破解了生产难题。
2019年,郭大为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针对装置问题开展攻关,当年就取得“持续提高石油焦品质”“焦化回炼苯乙烯焦油延长分馏塔压降”两项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约670万元。2020年,工作室完成的三项创新成果,合计创造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平凡的岗位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得很好。”秉承这一信念,郭大为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间,大展身手、大有作为。(孔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