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炳权,193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分子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名誉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研制开发的三种聚丙烯催化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还打破国外垄断,确立了我国聚丙烯催化剂强者地位。其发明的一系列技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虽然退休在家多年,但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单位更好地发展,还是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名誉主任毛炳权的心头大事。他说:“琢磨了一辈子这些方面的问题,现在让我停下来不去想,很难做到。”
年轻时的毛炳权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1954年,毛炳权作为新中国早期留学生,来到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习。1957年,到莫斯科参加国际会议的毛泽东主席,于百忙中抽空看望留苏学生,即兴发表了那段后来被引为经典的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毛主席的话深深激励着青年毛炳权。他梦想着有朝一日,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留学期间,他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并积极到当地工厂实习。这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71年毛炳权调入北京化工研究院,从事聚丙烯课题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
络合I型催化剂和络合Ⅱ型催化剂,是毛炳权在聚丙烯催化剂研制方面的一个起点。为了解引进装置的情况,毛炳权整整一年“钉”在生产一线,研究装置设计、设备仪表、产品牌号。最终和同事开发出世界上最早的无需脱灰和无规物、无造粒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工业装置。1982年,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国外聚丙烯高效催化剂几乎垄断国际市场,中国每年要花费近千万美元进口这些催化剂。毛炳权带领课题组承担了我国第四代聚丙烯催化剂的攻关任务。那段时间,他和同事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做试验,仅积累的文献卡片就有一尺厚。1984年底,N催化剂研制成功。从此开创了全新的N催化剂体系,打破国际垄断,并确立了我国在世界聚丙烯催化剂领域的强者地位。N型催化剂相继获得5个国外专利,199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0年,毛炳权迎来了又一次挑战——聚丙烯球形催化剂攻关项目。“干,就要干好。别人休息,我们还干!”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球形催化剂于1991年顺利通过实验室研究与中试鉴定,取得国内专利授权。此时,毛炳权突发脑出血住院。做完手术,还没完全清醒过来的毛炳权紧紧握住身边同事的手,急促地说:“赶紧将催化剂送去装置现场,否则报告就出不来了!”2003年,聚丙烯DQ球形催化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一年,对他来说,还有一件喜事。2003年7月1日,近古稀之年的毛炳权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这是除参军、学化工专业外,自己做出的第三次人生选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经过半个世纪的思考和追求,我心中又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毛炳权关注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他创立的“毛炳权青年科技奖励基金”已授予88名科技工作者。很多获得者已成长为北化院各专业领域的中坚力量。(梁晓云 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