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翔,198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2016年至今,先后获“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英国皇家工程院与中国工程院创新领军人才”“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2019)”“新星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新星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矢志不渝、奋力翱翔在科技的天空下,毛翔完成了从名校学子到科技精英的升级。在身份转变、角色转换之中,不变的是他对科技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和致力推动新星公司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奋斗。
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头顶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的光环,毛翔却仍然坚持常年累月学习积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他说:“地质现场调研分析是科研工作的关键环节,野外勘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正是对理想与追求的最佳考验。”
一次,毛翔与两名同事到西藏自治区进行地热水采集,到达现场后,发现原定的成熟路线不符合采样条件。考虑到入藏一趟不容易,在与领导沟通获得允许后,他决定优化调整采样路线。
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家高原反应严重,经历了11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后呕吐不止。为了完成任务,毛翔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一个人到达90摄氏度水温的泉口,趴在地上完成6公斤水样的采集。
在短短6天时间里,毛翔带领团队完成现场水样测试7次,采集水样35个,为后续科研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他还充分发挥个人所长,积极推进国家地热能中心建设,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地热能部分)》,以及《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地热发展规划》《河北省雄安新区地热能开发利用实施方案》《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材料。这些内容均已由各级政府部门发布实施。
在推进世界地热大会筹备过程中,他撰写学术论文1篇,积极参与前沿技术论文初审工作,从272篇中优选优秀论文,承担6篇英文论文的翻译工作。
天道酬勤。凭借着一股韧劲,毛翔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参加了3项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10多项中国石化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9篇,出版专著4部。
为了方便工作,他在办公室搭起行军床,科研项目冲刺阶段常常是每天工作到凌晨后小憩一会儿,天不亮继续投入工作。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9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个人成长的同时,毛翔坚持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在他的带领下,新能源研究院地热实验室11名成员,在研和新立科研项目合计18项,其中国家课题3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完成地热钻井地质设计29份,部署4口地热探井全部取得成功;6名年轻团队成员已成为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首席。(姜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