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之初一无所有,到第一瓶自主研发的航天油;从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到大国重器再到日常用品,国家战略需要就是他们研发生产的方向。合成油脂这条扎实过硬的高品质产品线,让中国润滑油有实力向着高峰不断发起新的冲锋。
神舟升空,嫦娥探月,中国航天事业腾飞的70年里,润滑油品始终伴随左右。合成油脂是助力的关键。
合成润滑油脂科研攻关团队,就是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英雄。
“潜心科研、矢志报国,是我们这支队伍成长成才的根基。”团队负责人、润滑油公司高级专家赵玉贞介绍。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刚刚起步的“两弹一星”事业面临停滞的危机。为给国家重要型号装备提供高质量的合成润滑油脂,1964年,经侯祥麟院士亲自选址,一批同志临危受命,从祖国各地来到重庆大山深处,在河谷环绕、乱石泥泞的荒岛上,展开高速建厂大会战。那时,国家正是困难时期,大家经常饿着肚子挑灯夜战,克服各种困难战天斗地,在荒野之地逐步诞生出科研生产基地。
1969年底,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从事新型材料研究的170名技术人员,肩负着32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的重任,内迁重庆巴县。在内无工业基础、外无技术援助的情况下,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合成油脂科研、生产、分析评定、标准化的基地雏形。
他们和北京的同事一起奋斗,配置生产的合成油脂不仅应用于中国航天,而且在许多需要长寿命润滑产品的设备上展现优势。
20世纪70年代,他们最终研发出润滑性、抗挥发性、抗氧化性等综合性能更好的新型航空油——4109油,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合成航空润滑油。慢慢地,中国石化合成航空润滑油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中国石化也成为我国航空业“液体芯片”的主力制造商。
时间转到2017年。团队推出新一代安诺HZY6制动液,再次引领中国制动液技术发展。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三家可以生产该级别产品的企业。目前,已建成完备的合成制动液系列产品线,通过了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公司的认证,多次服务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受到国家和中央军委的表彰。
2022年,合成油脂技术团队再次在航空润滑油上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投入实际应用获得良好验证。
团队成员表示,他们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砥砺前行,今后也必将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让中国润滑油向着高峰不断发起新的冲锋。(梅莉 刘月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