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铁毅 范乐宁
红海之畔,沙特延布。中国在沙特最大投资项目——中沙延布炼厂坐落于此,被誉为沙漠中的炼化明珠。
2016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沙延布炼厂项目既符合沙特经济优化升级、能源产业升级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契合中国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互利合作的发展思路。
中国石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对接中东国家发展规划,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紧密合作,形成利长远、惠民众、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东高质量发展。
打造精品项目,做能源合作的探路者
10年来,从沙特西部的延布炼厂,到科威特沙漠腹地的阿祖尔炼厂;从阿联酋富查伊拉酋长国自贸区,到卡塔尔的拉斯拉凡工业城,中国石化与中东业务伙伴的能源合作硕果累累、接连落地。
全球最大——
今年4月,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全球规模最大的LNG项目——北部气田扩能项目参股协议。根据协议,卡塔尔能源将向中国石化转让该项目1.25%的股份,标志着双方在该项目上实现一体化合作。
2019年,由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承建的科威特阿祖尔炼厂主装置全面建成,成为中科合作的典范。该炼厂是全球一次性加工能力最大的炼油厂,年加工能力3150万吨,投入运营后使科威特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清洁油品生产国,对推动科威特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
2019年,炼化工程集团承建的沙特Fadhili天然气处理项目建成投产,总处理能力25亿立方英尺/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处理装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沙特“2030愿景”多元务实合作的代表性项目。
效益最好——
由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设立的中沙延布炼厂,总投资额超过80亿美元,是我国在沙特的最大投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为牵引、以管理为支撑的国际化管理模式,生产运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石化产业“走出去”的样板项目。2022年,该炼厂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份额最高——
中东地区石油工程市场容量大且高度成熟,标准科学严谨,管理体系完备,竞争日趋激烈,被称为石油工程的“奥林匹克竞技场”。如今,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已成为沙特、科威特第一大钻井承包商。
2017年9月,中国石化在沙特达兰科技谷设立中东研发中心,加强科技合作,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高端技术服务市场。投资建设石油工程技术研发与支持实验室,与沙特阿美等公司和多所高校建立开展各类科研合作项目10余个,积极参加中东地区技术交流和展会活动,提升中国石化品牌在中东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安全环保运营,做美好环境的守护者
安全生产是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之基。
中国石化在中东始终将安全生产摆在首位,不断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全力守好安全生产这条生命线,连续15年保持境外公共安全无重大事故,21个项目保持连续十年安全生产无损失工时事故,涌现出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深入了解沙特阿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作业程序和施工规范,结合自身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项目全过程、生产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
开展安全培训演练。炼化工程在沙特设立沉浸式安全培训体验中心,员工可通过立体化的亲身体验有效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全面加强安全监管。延布炼厂对照沙特阿美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程序流程、制度及KPI,每月检查回顾制度落实及KPI完成情况。
南京工程公司承建的沙特拉比格100兆瓦、阿尔舒巴赫2.6吉瓦光伏电站,助推“石油王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沙特S62项目开工前,SINOPEC3106地震队详细踏勘工区,描绘植被密集区、动物活动区及输油管线布设情况,采取偏移测线等方法避开大面积植被区。
中东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水和树在当地被认为是珍贵的资源,做好环境保护意义非凡。中国石化在中东各企业坚持在生活和生产营地周围植树,做完一个项目,留下一片绿洲。
坚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业务经营中,通过加强环境管控、实施绿色施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措施,竭力减少项目生产运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勇担社会责任,做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2021年9月,沙特东部省达曼市重点市政项目——穆塔布桥主体通车,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这座立交桥建得太漂亮了!我们要多与中国石化这样负责任的公司合作!”沙特东部省省长沙特·本·纳伊夫亲王说。
多年来,中国石化在中东开展能源合作的同时,关注当地民生需求,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医疗教育发展,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解决当地就业。在沙特,中国石化按照持续提高本地化用工比例,大部分项目员工本地化用工比例在65%以上。与当地大学、专业学校建立用人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响应当地民众需求,为当地架桥修路、筑渠引水。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累计在沙特承建35个市政路桥项目,承建的净化水输水工程每日向沙特内陆最大的农业灌溉区供应20万立方米净化水,惠及100余万人。
保障医疗卫生。疫情期间,炼化工程集团帮助科威特将一处项目营地升级改造成方舱医院,成为科威特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
支持教育发展。为打造系统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国际石油工程公司于2008年成立中国石化沙特培训中心,截至目前,累计开办各类培训班近2000期,培训本地学员10余万人次,两万多名本地学员通过培训后入职中国石化。
专家视点
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迈向新阶段
●孙仁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中东地区能源往来日趋活跃,能源合作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该倡议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连通世界能源消费中心和世界石油“聚宝盆”,推进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中东地区的高质量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市场稳定和安全,带动中国和中东地区能源相关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
截至2022年,我国企业与中东共同开发油气合作项目近20个,逐渐形成油气勘探、开采、储运、炼化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在中东原油作业产量突破1亿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也积极拓展同中东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领域的合作,大部分项目正处于规划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油气投资业务遍及伊拉克、阿曼、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中东国家不断探寻合作新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虽然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仍处于深刻变动进程中,但中东地区和平趋势日渐明显,中东国家自主性、灵活性的增强也提高了其能源安全性。
沙特等中东国家积极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并开展经济合作,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呈现出积极的新趋向,这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该地区的新常态,有助于推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
随着中国与中东贸易及投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已在中东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并逐步深入高端市场。中东石油企业也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投资合作,实现有来有往的双向互动。例如,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承揽了沙特电力公司的“绿色杜巴”太阳能发电项目,并被沙特政府列为“2030愿景”的优先实施项目。
除了油气和能源合作,中国与中东也持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的合作。截至2023年6月,中欧班列开行超7.3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6个城市。中欧班列作为中国—中东欧重要贸易通道,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中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出台大量政策助力碳减排,中东国家亦纷纷采取减碳行动,如沙特提出“碳循环经济国家计划”,卡塔尔启动“国家气候变化计划”等。中国和中东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推动并参与绿色金融创新,从多方面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中东地区能源转型拥有巨大潜力。而中国在太阳能、氢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领先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中国与中东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在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重点加强与中东能源企业在生物质能、生物航煤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助力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
我国石油企业应深化拓展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空间
●褚王涛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在能源安全新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领下,中东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布局的必然选择。
我国与中东国家禀赋高度互补、难以替代,合作基础稳固。2022年,我国从沙特进口原油8750万吨,沙特是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我国是沙特最大的原油市场;我国从卡塔尔进口LNG共计1570万吨,卡塔尔是我国第二大LNG供应国,我国是卡塔尔最大的LNG市场。
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中东国家有望在能源转型大势中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东国家的桶油成本全球领先,炼化产品现金成本处于全球前列,可辐射亚欧非市场、区位物流优势比较明显。
我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水平前所未有。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以“增值伙伴”身份获得卡塔尔北部气田扩能增值项目参与机会,标志着新格局构建已步入开端。
从过往来看,我国石油企业拓展中东业务时,中东油气产业已相对成熟,美西方公司占据先入优势,且无能源转型之忧,我国石油企业只能顺势而为,相机而动。
近年来,中东地区的合作机遇更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一是中东国家锁定我国市场的诉求为拓展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中东国家发展天然气产业的诉求为参与上游业务提供了新空间;三是中东国家在炼销化工、制造业等领域的经济多元化发展诉求为拓展中下游业务提供了巨大潜力。我国石油企业若能充分理解中东国家核心诉求,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合作项,有望将中东地区打造成为上中下游、投资工程贸易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境外业务中心。
建议我国石油企业:一是先易后难,稳中求进。优先发展中东国家意愿明显、我方基础较好的业务;充分发挥国内国外、全产业链等一体化优势,既相互带动促进发展,又争取更大合作空间;探索天然气制蓝氢蓝氨、服务主业用能的光伏风电等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
二是政府主导,企业主推。把握高层互访、经贸投资合作机制谈判等关键节点,主动加强沟通,通过国家层面为项目推进争取中东国家政府政策支持,形成服务和依靠国家战略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研究,支撑有力。加强战略研究支撑,深入挖掘外方诉求,合理校准我方诉求,统筹谋划合作策略;加强科技研究支撑,及时开展资源战略选区研究,摸清资源条件,为油气合作夯实基础;有针对性地研究梳理我方成熟成套技术,通过交流推介技术开拓市场。
四是源头管控,防范风险。做细风险预警,密切跟踪中东国家政局、法律、营商、税务、安全等重点风险领域,全面细致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做实前期评估,对重大合作项目、首次合作领域,应深入开展前期阶段的风险评估论证,扎牢风险“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