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开工活动在福建省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举行。该项目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美合作建设,是福建省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预计将于2030年全面投产。 >>>详情
11月7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石化等8家央企共同发起“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提升社会责任行动”。论坛发布“中央企业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2024)”榜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位列第四,以及“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2024)”榜单,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位列第三。 >>>详情
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于11月11日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投产后每年可为下游提供400万吨高端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原料,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助力我国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发力。 >>>详情
11月21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获重要突破,中国石化通南巴气田新增551.59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至此,该气田累计提交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达1066亿立方米,成为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大气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详情
由中国石化部署实施的国内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深层地热资源勘探获突破,对进一步探索形成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地热发电、制冷及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助力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详情
11月8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突破700亿立方米。目前,该气田日产气量超2000万立方米,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70多个城市、2亿多居民送去绿色清洁能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详情
11月1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冷能综合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实现LNG接收站与大型石化产品生产装置之间能量耦合,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300万立方米、节电300万千瓦时,对进一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详情
11月26日,香港首座面向公众的加氢站——中国石化香港凹头加氢站正式建成,这也是中国石化在境外建设的首座加氢站,每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公斤,投用后可为公共巴士、食环车辆、私家车等提供全天候加氢服务,助力香港绿色能源转型。 >>>详情
11月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由中国石化科协、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学院路街道学区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地质先驱李四光先生 探索地热能源奥秘”院士科普讲堂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活动上,新星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的科普画册《李四光地质科学思想——地热印记》、中国石化首部地热科普绘本《探秘智慧能源——地热》正式发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