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4年长江滩涂上升起的工业星火,到如今绿色低碳转型的成功实践,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镌刻着伟大抗战精神的中国化工奋斗史。

1935年,建设中的永利铔厂 建设中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
永利铔厂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江苏省六合县卸甲甸硫酸铔厂全景(1937年)

"宁举丧,不受奠仪!"1937年深秋,面对日军侵略者"合作经营"的威逼利诱,范旭东的铮铮誓言穿越战火,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最硬的骨气。

面对日军3次轰炸投弹87枚,氧化部化为废墟,南化先辈们冒着炮火拆卸设备、转移图纸,用扁担与小船在长江水道上演绎了"大转移",最终在四川五通桥重建工厂。

被炸后的合成氨生产设备和厂房 被炸后的合成氨生产设备和厂房
被炸后的硫酸生产设备和厂房 被炸后的硫酸生产设备和厂房
遭受轰炸的电力设备和厂房 遭受轰炸的电力设备和厂房
设备和厂房遭受严重破坏 设备和厂房遭受严重破坏
工厂被轰炸后 工厂被轰炸后
遭破坏现场满目疮痍 遭破坏现场满目疮痍

抗战时期,侯德榜在五通桥和香港等地的简陋实验室里,经历了500次失败,分析了2000个样品,终于创立了"侯氏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百年垄断。

抗战胜利后,侯德榜两赴东京,终于将被日军劫走的1482件硝酸设备全数索回。如今,这座硝酸塔仍矗立在厂区,成为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第一批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等。

被劫的硝酸塔 被劫的硝酸塔
被劫的硝酸塔运达铔厂码头 索回后的硝酸塔运达铔厂码头
索回后的硝酸设备重新安装并投入生产 索回后的硝酸设备重新安装并投入生产
从日本运回硝酸塔的海鄂轮 从日本运回硝酸塔的"海鄂轮"
国家工业遗产硝酸塔 国家工业遗产硝酸塔
改造后的硝酸塔广场 改造后的硝酸塔广场

这种"命可以丢,实业命脉不能断"的骨气,在新时代的南化公司转化为突破技术难题的锐气。面对高端催化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南化研究院组建攻关团队,耗时9年研发的C307-M型甲醇催化剂,在国内外100多套装置上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达30%,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万吨制氢装置 如今的南化公司厂区
CCUS 2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撬装设施 南化人继承前辈遗志做强化工企业

如今,这份永不屈服的精神结出了累累硕果:G4级电子级硫酸打破国外垄断;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南京丝"吊起港珠澳大桥钢构件;"兰花牌"防老剂6PPD和TMQ成为全球首例获得国际认证的碳中和产品......

南化公司厂区 鸟瞰南化公司全景(2025年)

从"远东第一大厂"到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抗战精神早已融入南化人的血脉。从永利铔厂到南化公司,从红三角牌化肥到零碳橡胶防老剂,变的是产品与技术,不变的是矢志爱国的初心。

爱我中华 振兴石化------南化公司文化广场


素材:杨正刚 郑瑞

编辑:王莹 蒋文娟 剪万鹏 张昱旻

审核: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