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应用将获推广

2018-03-14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石化新闻

(原题: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应用将获推广 2020年市场需求量将达1300万吨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侯云龙)

 

《经济参考报》从发改委、工信部获悉,我国将根据《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年内继续推进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和应用。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将有效解决我国诸多现存农业问题,同时还将为生物燃料乙醇产业酝酿更大的市场空间。

生物燃料乙醇是以生物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等途径获得的可作为燃料用的乙醇。燃料乙醇经变性后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成车用乙醇汽油。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认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有利于促进粮食供求平衡,形成粮食生产和消费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从而稳定农业生产,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他还强调,尤其是东北地区有着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将有利于东北振兴,可以“让东北的土地再长出一个‘大庆油田’”。岳国君说。

从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试点经验来看,以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每吨燃料乙醇还副产一吨高蛋白饲料和80公斤的高品质玉米油。可以将玉米中的蛋白、淀粉、油、纤维等成分合理利用,做到物尽其用、物有所值,这不但能够促进我国饲料、畜牧、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还能大大提升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对发展生物燃料乙醇高度重视,已有11个省区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60万吨,在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中占比3%,位列第三。第一和第二分别为美国(4410万吨)和巴西(2128万吨),与之相比,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据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石化科技部原主任乔映宾介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1代和1.5代生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他认为,我国具有在生物燃料乙醇技术领先的优势,不仅能实现2020年全国使用E10乙醇汽油的目标,更可以输出技术、装备帮助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

我国目前有6个省份全省推广乙醇汽油使用,另有5个省份在部分城市推广。业内分析认为,2020年国内汽油用量预计达1.3亿吨,按照10%的添加比例计算,燃料乙醇的需求量约为1300万吨。目前的年产能为300万吨,存在1000万吨的需求缺口,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乙醇汽油的推广,燃料乙醇产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释放。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齐鲁石化6种聚乙烯产品通过国际认证
· 广东石油行业VIP客户数突破10万
· 福建联合石化首船柴油产品出口东南亚
· 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填补国内空白
· 胜利桩169-斜10井创高温井安全施工新纪录
· 燕山石化启动形势任务教育三级宣讲
· 第三届“最美长城人”讲述美丽长城故事
· 扬子石化完成水厂成滤池控制系统改造
   图片新闻
承德石油:加强油品及非油品质量检查 日照石油:开展员工公益植树活动
中原油田普光开展“青工互助提升”优秀项目评选活动 “两会”期间女子巡护队在行动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广东省客人
· 李勇会见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客人
· 焦方正到燕山石化和北京石油调研
· 戴厚良会见交通银行董事长
   行业·国际
· 世界第二个浮式LNG项目在喀麦隆开始投产
· 荷兰天然气产量大幅降至5个月低点
· 油价上涨致美国去年汽油使用量5年内首次下降
· CPCC投产美国墨西哥湾沿岸乙烷裂解装置
· 沙特两家石化企业时隔四年后恢复合并谈判
· 亚洲PMMA价格冲击六年新高
· EIA:下月美页岩油产量将日增13.1万桶
· 挪油投巨资进一步开发斯诺赫维特大气田
   行业·国内
· 中石油和中远海能共创中国成品油运输龙头企业
· 原油期货进入冲刺期 期货公司获客大战升温
· 中化拟将石油资产在港IPO 募资20亿美元
· 最大单体煤制天然气项目累计产气超5亿方
· 未来十年我国将形成竞争型天然气产业链结构
· 紧锣密鼓备战 “石油人民币”来了
· 周三国内油价调整或迎年内首次搁浅
· 油价已站在趋势性上扬的风口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