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原油期货:自贸区创新机制创造机遇

2018-03-26     来源:澎湃新闻
石化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孙铭蔚)

历经数年的等待,“中国版”原油期货终于在2018年3月26日于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2017年,中国的石油表观消费量达6.1亿吨,进口量4.2亿吨,对外依存度近70%,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形成了价值逾6.5万亿元的巨大产业链和消费体系。近年来,国际油价波动剧烈,中国石油(7.830,-0.22,-2.73%)产业链相关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中国急需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为原油贸易提供定价基准和规避风险的工具。

即便以2013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立的时间来计算,原油期货的推出也经历了4年多时间。如果从200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始研究论证开展石油期货交易算起,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已历时17年。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南京石油交易所等,它们也曾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国内期货市场,尚未有任何一个品种经历了如此漫长的上市历程。“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究竟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历程?

前世今生

中国的原油期货推出,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彼时曾出现过多家石油期货交易所,第一家是南京石油交易所,1993年3月6日开业。随后,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但从1994年4月起开始,国家对石油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加上早期期货业发展不规范,使得我国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石油期货于1994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有人说,我们国家是从2001年开始准备原油期货上市。实际上,这个工作的开始还要更早十年。”一位长期从事石油交易行业的专家回忆到,上世纪90年代石油交易所关闭之后,交易所内有一批专业人士就开始学习期货交易,有的“从本科一直学到博士毕业”,可以说为推出原油期货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准备。

由于当时上市原油期货的市场条件不够成熟,交易所对石油期货产品的上市路径作了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的策略:先从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起步,开展燃料油期货交易,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其他石油期货。

资深期货人士、亿信伟业基金首席顾问江明德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发展期货市场,沉寂了近十年的期货市场开始慢慢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燃料油期货——这是石油期货的第一个品种。

“燃料油期货上市后,运行很好,在当时的情况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果明显,这促进了交易所和各方推动原油期货上市的信心和决心。”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某次公开讲话中这样回顾。

姜洋表示,原油期货设计中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原油现货市场高度集中,“三桶油”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高度集中的现货市场基础上是无法开展期货交易的,只有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市场才可以。

“因此,原油期货市场建设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国际化市场,向全球开放,让全球众多的原油生产商、贸易商、金融机构、对冲基金进来,这样市场各方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市场才不易被操纵,运行才能健康。”姜洋称,原油期货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定位为一个国际化市场,对全球的投资者,包括跨国石油公司、原油贸易商、金融机构开放。

2012年,“中国版”原油期货计划正式提出。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要求。当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在湖北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将在年内推出继美国、英国后的第三个全球性石油期货市场,以争夺石油定价权”。

自贸区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创造机遇

原油期货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其在平台建设、市场参与主体、计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与国内现行期货品种有所不同。

“原油期货合约设计方案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可以用十七字概括,即‘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参与交易,报价为不含税的净价,外汇可用作期货保证金。”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参与原油期货上市的前期研究工作的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教授也表示,我国原油期货从筹备开始,就高度重视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的选择,一方面要使原油期货的设计有效发挥中国市场区域性定价中心的作用,尽可能吸引国际市场主体参与;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阶段性特点,有管制、有节奏地开放市场,确保风险可控。

江明德认为,自贸区创新机制带来的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为原油期货的“重生”创造了机遇,也为国际石油商和金融机构参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铺就了道路。

2013年11月2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原油期货的上市迈出了关键一步。

“上海在建设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这为原油期货的交易提供了重要的物理支撑,而自贸区以及未来的自由港发展为原油期货的国际化提供了制度保证。”东方证券(12.120,-1.01,-7.69%)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只有自贸区的制度才能保证原油期货真正发挥其价格发现的效用和功能。

随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落地,原油期货的上市步伐加快。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原油期货上市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5年6月26日,证监会在发布会上表示,原油期货进入上市前最后3个月的准备期。

“2015年本已准备挂牌交易的原油期货,因当年的股市异常波动而延后。2018年3月26日开锣交易的原油期货实际上延后了2年多。”姜洋称,原油期货上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是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

政策准备和反复试验

“原油期货上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期货品种,要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因此所以的问题主要是对外开放的政策突破,这就需要包括海关、财税、外汇、质检等部门,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原油期货制定特定的政策。”江明德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近年来,从允许外资参与境内期货市场,到解决交割环节征税问题,再到解决境外交易者怎么开户、资金怎么进出、外汇如何兑换等问题,财税部门、海关总署、外汇管理部门等多个部委都相继修改了规则,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打破政策壁垒,为原油期货上市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为境外投资者参与提供了方便。

此外,在国家层面上,据姜洋介绍,在1999年《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国家分别于2007年、2012年两次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修改。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要求。同年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限制外国人参与原油期货交易的规定做了删除,允许外国人参与境内特定期货品种交易。这就为国际化原油期货上市,也为以后的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期货的国际化打开了大门。

而期货公司作为一线的参与者,更体会到了原油期货推出的艰辛与不易。

以换汇为例,据南华期货总经理助理夏晓燕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由于引入了境外客户和机构参与特定品种交易,从境内经纪会员方面增加相应的美元货币质押成保证金,相关特定品种的日常盈利、交割货款等资金的结购汇业务,因此经纪公司需对接的机构业务范围增加。“如增加了对外汇管理局的报送业务;增加了与银行的换汇业务等。”

此外,在备战原油期货的过程中,换汇规则也几经修改,从开始的T日换汇,到现在的T+1换汇,交易所和外管局为了原油上市以后中国金融市场能够正常、稳定的发展,不断完善换汇制度。“在充分理解交易所的换汇逻辑这一点上,存在的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为何要频繁修改?新的换汇制度在执行上会遇到哪些情形?在引入境外投资者以后新的换汇制度如何规范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华泰期货风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华泰期货组织人员多次参加能源中心的培训,经过沟通,最终完全理解了交易所和外管局对外汇管制的中心思想,为原油期货的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之下,原油期货的漫漫上市路终于走到终点线。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一般规律看一个产品上市后,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5年或者10年,才能逐步成熟,其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这样,未来这一标志性产品,可以建立反映中国及亚洲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姜洋指出。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历程大事记:

200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始研究论证开展石油期货交易。

2004年,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货上市。此后,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先后上市了PTA、LLDPE、PVC、甲醇、沥青、PP等石油化工产业链相关期货品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货上市。

2012年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原油等)。

2013年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原油期货的上市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7年,证监会批准上期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章程规则。

2018年2月9日,证监会发布会宣布,原油期货将于3月26日挂牌交易。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浙江石油首次开展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现场述职评议
· 仪征化纤获“全国化纤行业标准化领军企业”称号
· 高桥石化获评“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产品类 ...
· 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二度蝉联海尔“金魔方”奖
· 中国石化苯乙烯催化剂首次出口西欧市场
· 西南油气分公司:今年开发工作这么干
· 海南炼化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
·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建再现高产井
   图片新闻
持续攻关保安稳运行 治理废弃井不停息确保油田安全清洁生产
西北油田:勘探开发云提高科研质量 上海石化科研项目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澳大利亚Origin能源公司客人
· 赵东会见汇丰银行客人
· 凌逸群会见外国公司客人
· 李勇会见科威特客人
   行业·国际
· 越南取消海上一个主要的石油项目
· 加蓬政府计划修改油气规则吸引投资者
· 供应下降和伊朗制裁前景刺激周五油价大涨
· 泰国PTT计划新建区域性润滑油存储中心
· 印度将引领全球计划中新增FCC产能
· 壳牌同意将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股权出售
· 杜克能源将投巨资用于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电
· 中国2月LNG进口量从1月历史最高纪录下降
   行业·国内
· 原油期货上市倒计时 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
· 石油生产持续向好 油服行业业绩承压
·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 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逐年上升
· 山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 国家能源局力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 北方大面积“气荒”谜底揭晓 调峰缺口近50%
· 原油期货上市在即 上期能源补充完善配套规则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