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08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一滴合格的塔里木原油诞生记 ——西北油田原油生产采取全过程质量管控 记者 周立瑜 张洋 “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是中国石化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从2011年起,中国石化把每年4月7日定为中国石化质量日,目的是汲取质量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每天,大约有1.7万吨原油从塔里木盆地5500米至8000多米的地下来到地面,这是数个哈利法塔高度的距离,再经过管道和运油车的输送,到油气处理站进行分离,输送到雅克拉末站,通过火车运往全国各地的炼油厂,摇身一变成为成品油,成为祖国发展的动力之源。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多样,且埋深大,勘探开发是世界性难题,加上油井在塔里木盆地点多面广,储集、运输、检测、输送等环节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输送出的每一滴原油都符合质量标准。” 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胡广杰说。 科学部署严控勘探开发质量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埋得太深也不会发光。”这样的话形象地还原了塔里木原油的现状,顺北油气田的油藏与地面隔着一座珠穆朗玛峰。地下的原油想要重见天日,首先科研人员勘探发现它们的踪迹。 西北油田打造“三超前、两同时、一强化”部署超前论证、设计超前编制、方案超前制定的“三超前”,安环评、项目招标同时进行的“两同时”,强化生产各部门沟通、协调的“一强化”,大幅提升勘探质量,在2017年勘探成功率达到60%,创历史新高,而国际上勘探成功率一般在30%左右。 自2014年进入寒冬期后,油田开发进入精细开发阶段。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进行油藏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获得油藏的几何形态、构造及物性参数分布,进而计算地质储量,可视化、定量化地开发油藏。严控油藏建模和数模质量,科研人员变身为预言家,能准确地看到油井生产的未来。 部署井位后,油田的测量员们就出发了。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常穿梭着一支肩扛定位器、手提导航仪的红色队伍,他们是油田特种工程管理中心的外业测量员,探索着地下黑色的宝藏。在塔里木盆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控制点,圈定了一个又一个坐标,他们对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做到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可靠,始终将井位坐标平面精度的误差圈定在2厘米之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钻完井过程严控工程质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西北油田钻井中,数千米的钻杆在地层中像面条一样蜿蜒前行,这些钻杆由一枚枚小小的钢扣连接。只要钢扣里一道钢螺纹质量不过关,钻井便会前功尽弃。物资管理中心组织实验室之间的检验人员进行生产现场的检验比对,更好的实施现场量控制,对主要供货的油套管、抽油杆生产企业进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所供产品进行材质分析、性能检测,确保每一件设备质量过关。 西北油田是油公司模式,钻井工程由乙方承担,因此,西北油田建立了甲方监督队伍。石油工程监督中心获得了ISO质量管理资格认证,他们开工验收实行“责任承包负责制”,责任监督提前介入落实井眼准备工作,强化工具和附件检测工作,采取“三规、二及、一分析”的监督特色模式;地质卡层实行“责任到人、三级监管”的管理模式。2017年工程优良率87.37%,较2016年同期上升4.01个百分点。 要解放顺北油气田平均深度超7400米的亿吨油气藏,就要打出一系列地下“喜马拉雅高度”的超深井,这是世界级难题,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三座“大山”,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技术人员通过对定向工具和超深小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高和加强超深小井眼定向井技术的质量,使之成为“百步穿杨”的保障。顺北1-4H井顺利钻至完钻井深8049.09米,一举刷新同类型超深小井眼水平井斜深世界最深纪录,同时还创造水平井斜深中国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完井测试是钻井中的“临门一脚”,不仅涉及到试油效果,安全风险极高。完井测试中心通过质量安全管理,严格现场监管,实现了从基地保养、施工设计审核、现场开工验收、过程监控及作业环节检查等全过程质量风险管控,提升了完井质量。同时,为提高采油井口和油管的修复质量,他们推行“质量风险辨识不漏、质量监控项不漏、关键控制点不漏”的“三不漏”质量管理理念,从而使维修出库的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处理运输原油精细管控质量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环节,原油在距离它形成几千万年后重见天日,还需要采油工们日常辛勤地劳作。 采油二厂通过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应急演练、技能考核“四部曲”提高员工技术素质,通过技能比武排查员工的缺失点,厚积薄发不断完善员工操作规程和标准化作业程序,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有效提升了生产质量管理水平;采油三厂职工不放过任何一个节点,认真录取生产数据,稍有变化,他们就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现场整改,保证了油气生产的高质量运行。 在运输过程中,采油一厂通过积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环保标准,履行环保职责,同时采用增加防腐涂层、内穿插等工艺进行防腐补强,利用玻璃钢管线替换金属管线,加强管线腐蚀监测,深化源头治理工作,将“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防控”,原油运输质量得到了保障。 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质量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应。钻井随钻泥浆含有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地下储层的问题,对岩心样品做扫描电镜的实验,清晰地测算出地下储层组成的物质,精准推算出配置泥浆的成分,达到保护储层质量的目的。他们在管理上采取“5S”管理,做到实验场所和器械整洁;在技术上采取镀金技术,给岩心样品镀上一层金属膜,不让样品沾上一粒灰尘造成污染,确保样品质量达标。 同时,实验室在原油从采油厂输送到雅克拉末站、油气运销部到炼油厂等两个环节上进行八项专业原油测试,确保输送的每一滴油都符合质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