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10 | 来源: |
![]() |
![]() |
石化新闻![]() |
地震中,李海蓉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油站保供,10年来,她感恩社会,感恩企业,取得了家庭事业双丰收 文/刘江波 宁彬 王建川 图/程阳 图为李海蓉(右二)和站上的女工一起步入油站。 记者见到李海蓉时,她正微笑着为顾客加油,阳光洒在脸上,洋溢着幸福。 图为当年的李海蓉(右一)在震后坚守岗位。(刘志东/摄影) 10年前,地震来袭,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中国石化加油站立柱坍塌、加油机损坏,站长李海蓉和其他3名同事,坚守在近乎废墟的加油站,为当地自救提供一条重要的油动脉。她和同事被称为“四朵金花”。 当时,李海荣和同事在确认家人孩子安全后,不约而同返回加油站值守。李海蓉在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决定将油品用于南坝镇抗震自救。没有县长批准,谁都不许加油,这是李海荣当时定下的霸王条款。在通讯、道路中断的情况下,南坝加油站的油品成为当地生产自救的珍贵资源。 图为李海蓉在油站进行日常维护。 地震后,从总部到地市公司的领导同事,都在牵挂着李海蓉等4人的安全,想尽一切方法与她们取得联系。最终,绵阳市的一位加油站员工在回乡探望家人的路上,遇到李海蓉,成功地将她们的消息带出南坝。 2009年后,中国石化在绵阳市全面启动加气业务,对加气人才的需求加大。李海荣的丈夫陈光华得知中国石化招聘后,辞掉工厂工作,经过考核和培训,来到绵阳石油安昌加气站工作。他说,中国石化这样的单位有人情味。 图为李海蓉帮助新员工更快熟悉工作流程。 2014年,李海蓉到绵阳市科创园加油站作站长。在她的带领下,科创园油站成为绵阳石油最大的万吨站,其非油品的销量也领先其他加油站。 图为李海蓉在易捷整理非油品货物。 在李海蓉和丈夫离开南坝在外工作的几年中,他们的女儿一直在南坝由老人带着。一家三地,聚少离多。大家开玩笑说,女站长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独立。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发挥了作用,李海蓉的女儿既独立又勤奋,靠着自己的奋斗,考上了绵阳市的中学。在绵阳市,一家三口终于团聚。2016年,李海蓉的女儿又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 前些年,李海蓉和丈夫在绵阳市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一家人在绵阳市安了家,生活安定又祥和,李海蓉对这一切充满了感恩。 图为李海蓉在易捷整理非油品货物。 她告诉记者,10年的时间变化真的太大了。10年前,南坝镇一片废墟,她和家人风雨飘摇,对未来充满迷茫。10年后,她在绵阳安家置业,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女儿争气。10年前,中国石化加油站只是一个销售汽柴油的站点。10年后,加油站不仅成为汽车的能源补给站,更成为人们的生活驿站。 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变化,不仅折射出中国石化的快速发展,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企业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好,这是我生活越来幸福的根源。”李海蓉笑着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