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专题 >>> 新闻频道专题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35周年 >>> 奋进的中国石化
 

化工板块:走好“基础+高端”之路

2018-07-03 来源:
石化新闻
 

    目前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一大芳烃生产商和全球第四大乙烯生产商,2017年生产经营的化工产品总量达7850万吨

    本报记者 徐 徐

    1983年7月,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经过35年的努力,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芳烃生产商和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商,一批一体化、规模化、世界级的炼化基地拔地而起,三大合成材料高附加值比例不断创出历史新高,2017年生产经营的化工产品总量已达7850万吨。

    坚持效益优先,聚焦结构调整,实现化工规模化基地化大发展

    中国石化成立之初,遵照党中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示,对当时处于暂停建设阶段的4套30万吨/年乙烯工程在大庆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恢复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对五大乙烯装置分别进行两轮技术改造,化工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石化股份制改造成功并成功上市,化工事业部成立,化工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高峰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化不断优化调整布局和结构,优化资源及原料配置;同时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化工业务步入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轨道,形成环渤海湾、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覆盖中部地区的四大炼化生产基地区域。

    近5年来,化工板块围绕整体效益最大化不断扩大经营总量,2013~2017年经营总量逐年升高,2017年达到7850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2017年自营贸易量达到2994万吨,比2013年增长一倍。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将投资2000亿元,优化升级打造茂湛、镇海、古雷、上海、南京、天津等世界级炼化基地,通过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化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核心技术,优化生产运行,成为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商

    乙烯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石化成立35年来,乙烯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茂名、赛科、镇海、中沙(天津)、福建、扬子、齐鲁、中韩(武汉)等8套百万吨级生产装置,成为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化乙烯业务在关键装备国产化和核心、专有技术研发方面迈出重要步伐。2013年8月13日,首次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建设的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没有大型乙烯项目的空白。同时,乙烯“三机”等核心设备首次实现全部国产化,以购置费为基数,武汉乙烯设备国产化率达87%。

    在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中国石化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深入开展乙烯原料结构调整和生产运行优化,装置竞争力不断增强。镇海炼化、茂名石化连续多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乙烯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在保持传统乙烯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石化积极发展煤化工业务,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贵州、安徽、宁夏等地布局煤化工基地。2014年9月,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煤化工项目成功实现商业运行。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采用自主技术建设的中天合创MTO(甲醇制烯烃)装置两条生产线分别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煤制烯烃示范基地全面建成。

    打破国外垄断,着力顶替进口, 坚定不移走好“基础+高端”之路

    2015年1月8日,中国石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芳烃成套技术以生产对二甲苯为核心,是代表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技术。2009年,中国石化成立以戴厚良为组长的技术攻关组,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2011年,中国石化在扬子石化建成3万吨/年的首套工业示范装置,成功攻克自主芳烃生产技术的最后一座堡垒——吸附分离技术,掌握了芳烃生产成套技术。2013年12月,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建设的海南炼化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投产,我国成为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17年,中国石化芳烃产能达到484万吨/年,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芳烃生产商地位。目前,海南炼化100万吨/年第二套芳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计划于2019年3月建成中交,9月生产出合格产品,届时海南炼化将成为中国石化最大的芳烃生产基地。

    在芳烃产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中国石化在合成材料领域也不断向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高性能化的方向迈进。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国石化近年来着力推进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业务发展。至2017年末,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共有生物及精细化工装置28套,合计产能75.35万吨/年,2017年产量63.7万吨。

    紧扣拓市扩销,推进产销研用一体化,经营创效能力全面提升

    2016年6月30日,中国石化化工品电商平台——“石化e贸”正式上线运营。2017年交易客户增至4872家,累计成交额42.5亿元。

    “石化e贸”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是化工板块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动营销模式创新的缩影。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统一部署,化工销售积极践行国家“互联网+”战略,充分发挥自有资源优势和销售优势,于2007年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2013年,着手开展电商平台建设,使化工产品更加贴近终端市场。同时,化工销售多年来紧扣拓市扩销这个工作中心,着力深化市场研究,加强精细营销,维护了稳定优质的客户渠道,新客户开发数量逐年提升。

    近五年来,化工板块以产销研用(MPRC)一体化机制为载体,产品结构得到持续调整,优势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新产品开发与专用料增量生产实现稳定上升,新产品与专用料比例从2013年的55.3%提高到了2017年的63%。合成树脂业务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超低密度聚乙烯等系列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中高端产品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近几年来,合成树脂板块盈利均在150亿元以上。

    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人才队伍。五年来,化工板块每年成立100余个MPRC工作小组,独立开展新产品推广工作。在这一模式的运作下,研发与生产人员更加直接面对应用市场,借助用户提高了加工应用技术水平;销售人员的产研用衔接,提高了生产与应用技术水平,专业化营销能力大幅提高,创效空间进一步扩大。

相关链接
 
 
<返回频道首页>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