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19 | 来源: |
![]() |
![]() |
石化新闻![]() |
采油队变身注采站,政治指导员变成党支部书记。21年来,不管称呼怎么改变,他投身基层党建的热情丝毫未变。 不论在什么场合,说起基层党建怎么抓、抓什么,他总是侃侃而谈,让基层党建“门外汉”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就是王友忠。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在7600多个日日夜夜里,无怨无悔,执着追求,不但毫无职业倦怠,而且干得有声有色,为广大基层党支部提供了可以借鉴、可以复制的经验。 王友忠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阵地意识扎根脑海,干了21年党支部书记 王友忠很忙。 身为胜利采油厂注采201站的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处理好注采201站的生产与党建工作,还得经常到油田内外兄弟单位“传经送宝”。 6月25日,他专程来到位于青岛的中石化财务公司山东分公司,为该单位基层党支部书记讲解基层党建知识,传授守好基层党支部这块阵地的秘诀。 说起阵地,王友忠似乎一下子回想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场面,“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犹在耳边。35年前,他作为一名军人,参加老山地区作战,战斗中负伤、多名战友牺牲……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让他清楚地知道阵地的分量,更深知守好阵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耀。 从那时起,阵地意识就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中。 结束了十年的军旅生涯,1993年他来到胜利油田,将岗位当作阵地,并为之奋斗。 其间,王友忠也有机会调走,可最终没走的原因,还是注采201站这块阵地让他留恋。如今回想起来,他说:“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要不也不可能在基层党建上小有成就。” 王友忠利用工作间隙为员工宣讲形势任务。 这个小有成就,让他对中国石化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也有了新的定位。他说,作为举足轻重的央企,要想在“两个三年,两个十年”里实现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企业建设,就必须抓好基层党建,守好基层党支部这个阵地。“支部夯实了、进步了、全面过硬了,那再多的困难也能解决。”说这话时,他特别激动。 有人这样问他:“你干了21年党支部书记,整天忙忙碌碌,哪来这么大干劲?” 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的付出能够创造价值,就会有激情、就会有快乐!” 他把员工装在心里,员工把他放在眼里 “如果没有王友忠,真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后怕……”6月7日,注采201站员工唐力明回忆起往事,仍觉得很幸运。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一天下午,唐力明因身体不舒服请假回家。下班后,身为党支部书记的王友忠回想起唐力明的精神状态,有点放心不下,于是和同事一起赶到小唐家,可在门外叫了半天也没有动静。 小唐是孤儿,社会关系简单、家里事少,今天身体不舒服怎么会不在家呢,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情急之下,王友忠翻过一楼院墙跳了进去,发现小唐躺在床上,发烧有点糊涂了。见此情形,王友忠二话不说,背起唐力明直奔医院,直到没有大碍,才把他送回家。 王友忠(中)与员工一起忙生产。 唐力明的故事在注采201站女工刘霞看来,“有这样的领头羊,很幸福”。感到幸福的还有员工程兆亭。作为一名从兄弟单位来到注采201站的“外人”,由于听力有些障碍,他很少与大家交流。王友忠主动找他拉呱儿,近距离耐心地与他聊些感兴趣的话题。得知他儿子要结婚后,王友忠积极与支部成员忙前忙后。一向少言寡语的程师傅慢慢开朗起来,每次站上有突发性工作,他都主动留下来。 在注采201站,王友忠为每名员工建立了信息档案,家住哪里,对象是谁、在哪里工作,孩子学习咋样,老人是否健康等,都记得清清楚楚。员工过生日,党支部送上一碗长寿面;碰上红白事,组织人员到家里帮衬一把。第一时间的祝福、真心实意的帮助,切实让员工感到了温暖。 “只有将员工装在心里,员工才能把你放在眼里。”王友忠说。 有思想、有激情、善创新 2009年,他在胜利油田率先创立了党员“三先”工作制度,后纳入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并进行推广; 2010年,他实施“三唱”管理法,为油田14期党支部书记学习班1000多名同志作了经验介绍; 2011年,他探索实施党员“八自责任文化”管理模式,牵头成立了油田第一家党建工作室。 同行评价他——“有思想、有激情、善创新”。 在王友忠看来,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创新是永葆队伍活力的源泉。近年来,随着油田的改革发展,基层党支部也面临很多新矛盾,他积极创新思维、破题攻关,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党员业绩形象听证”制度,让全体党员通过业绩形象述职,在职工大会上做出承诺,通过亮成绩、晒作风、找差距,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 王友忠为油井井口紧固螺丝。 王友忠(中)与党建导师团成员交流工作。 集团公司领导在注采201站调研后,给予评价:“党员形象听证制度很好,党员时刻提醒自己,群众也时刻提醒党员,有效融洽了党群关系,推进形成了共同为企业发展创效的良好氛围。” 在低油价形势下,他创新开展“党员承包单井”活动,让党员主动承包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管理难度大的油井,并将党员的姓名印在油井上,亮出党员身份,凸显党员责任。 党员于仁德说:“宁可累弯腰,不让脸发烧,‘共产党员’四个字不仅印在井上,更是刻在心上。” 在王友忠的带领下,多年来,该站已有78项创新成果分别在山东省、中国石化及胜利油田获奖,有6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累计创效9000余万元。 创造效益的同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其所在党支部连续22年被胜利油田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注采站连续四次荣获集团公司“金牌采油队”称号;王友忠也先后荣获油田“优秀党务工作者”“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劳动模范”“感动胜利人物”等称号;2017年,他获得中国石化“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的付出能够创造价值,就会有激情、就会有快乐!” “只有将员工装在心里,员工才能把你放在眼里。” 人物名片 王友忠 王友忠,汉族,1964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83年10月参军入伍,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转业到胜利采油厂,1997年3月至今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现任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注采201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多年来,在王友忠的带领下,该党支部创立的党员“三先”工作制度,已纳入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并进行推广;创新开展的“党员形象听证”制度,在胜利采油厂所有党支部推广实施。 其所在党支部连续22年被胜利油田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次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金牌采油队”称号。全站有58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8项被评为省部级、局级创新成果。 他先后荣获胜利油田“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楷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干部”“感动胜利人物”“中国石化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王友忠访谈 守好组织交给我的阵地 问:这次成为感动石化特别节目获奖人物,你的心情怎样? 答:在中国石化成立35周年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作为中国石化基层的一名员工,作为中国石化27000多名党支部书记的代表,我有幸成为感动石化特别节目获奖人物,既感到骄傲与自豪,又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 问: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又让你感受到压力? 答:骄傲与自豪的是,没想到从集团公司党组到各级党委,都始终有人在关注基层员工的点点滴滴,关注员工的成长,这让我感受到集团公司对各类人才的高度重视。这份崇高的荣誉,既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与褒奖,又是对集团公司广大党支部书记的鼓励与鞭策,更是集团公司党组对基层党建工作者的重视与期盼。 骄傲与自豪之余,这份荣誉也让我感受到责任与压力。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在这一荣誉的光环下,我感到带队伍、创效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所以必须时刻准备着,把注采201站建设得越来越好,品牌叫得越来越响。 问:未来你怎样守好自己的阵地,继续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答:走进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向广大党支部发出了动员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变压力为动力,做一名不知疲倦的开拓者、永不停息的创造者、孜孜以求的追求者,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坚守好组织交给我的阵地,真正把党支部打造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征程中,建强堡垒争当先锋,让党旗在阵地上高高飘扬! (本版文图由 杨辉 李军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