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可燃冰产业化 2030年左右有望商业化开采

2018-08-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原题:可燃冰产业化加速 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商业化开采

原文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黄晓芳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近日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统筹开展资源勘查、试采攻关、环境保护、平台建设及产业政策制定等。

  李金发说,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公认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环保、分布区域广、资源规模大、生成环境特殊等特点,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人们通常所说的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可燃冰,它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去年,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气流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对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

  业内人士称,试采成功为推动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可燃冰能量密度非常高,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10倍,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

  据了解,我国已分别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在中低纬度地区唯一拥有海底和陆上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可燃冰开采难度很大。可燃冰靠低温高压封存,如温度升高,水合物中的甲烷可能溢出;或者如冰块消融、压力回升,一旦控制不当,可能造成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此,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可燃冰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李金发表示,我国在试采中建立了大气、水体、海底和井下四位一体的环境监测,实现了全过程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并在试采后实施了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试采甲烷无泄漏,大气、水体无污染,海底和井下未发生地质灾害,初步证实天然气水合物绿色开发可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通过重点地区普查,已经圈定11个有利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邱海峻表示,我国今后将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目标,争取试采成果最大化。同时,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重点目标区详查,提供2个至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基于中国可燃冰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现状,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芳)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广州石化:全力打造储运行业原油码头标杆
· 燕山石化降本减费提升竞争力
· 长城润滑油华南市场拉升摩油销量
· 化销华东与荣盛石化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上海石化开建码头边检卡口智能管理系统
· “工伤保险进央企”普法活动在金陵石化启动
· 西南局元坝气田今年检维修完工
· 广东石油“马上就办”让经营业务驶上快车道
   图片新闻
亚洲第一深井顺北蓬1井创多项完井新记录 济南炼化:研发成功橡胶增塑剂
普光气田正式投用国产钛基克劳斯催化剂 “分离移交‘后时代’”我们靠什么发展?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标普全球普氏公司总裁
· 戴厚良赴内蒙古石化企业调研慰问
· 李云鹏赴新疆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 喻宝才到工程建设公司调研
   行业·国际
· 对市场紧缩的预期导致近期油价上涨
· 沙特授予沙特阿美40年石油特许权
· 加拿大Pieridae能源同意收购伊库玛资源股份
· 未来数十年挪国油将钻取多达3000口油气井
· 分析师预期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减少100万桶
· 欧洲天然气定价摆脱石油影响
· 钱尼尔准备向路州LNG出口终端第5条生产线注气
· 澳大利亚加德士公司欲剥离部分零售资产
   行业·国内
· 本轮成品油价上调预期增强 每吨或涨超一百元
· 可燃冰产业化 2030年左右有望商业化开采
· 我国浅层地热能利用快速发展
· 新能源产业的六大挑战和八大趋势
· “蓝碳倡议”国际会议在威海举行
· 青海涩北气田:疗愈“问题井”连续8年保稳产
· 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消除“超速”隐忧
· 特朗普能源“新政”影响甚微 全球可再生能源增...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